秋招结束,没有心仪的OFFER,你是否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职场规划?入职两年的你,是否十分疲惫,升职无望,加薪很难,职场内卷化?面对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阅读《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作者为知名KOL人神共奋(李刚),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读书分享,解决职场内卷化问题的问题,成为:
1.一个知识管理者,
2.一个职场聪明人,
3.一个人生掌舵手。
01
稀缺和比较优势:如何找到最佳职业发展道路
缺少并不等于稀缺,不是因为缺少才想要,而是因为想要才缺少。在经济学中,稀缺是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是经济学中“资源稀缺定律”。
同样,你缺少的东西可以很多,但只有一样东西可以称之为稀缺,那就是对你最有用的东西。过剩带来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上仅次于“稀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稀缺导致了一样东西的价值,反过来说,一旦你拥有了其中一样,它就会变成“过剩”,过剩的东西对你的价值就会缩水,但它自己的价值并没有变。
对于别人而言,还是稀缺的。你就可以用过剩去交换,换回“稀缺的东西”,这就叫“比较优势”。 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看完之后,发出感叹:缺少是什么?稀缺是什么?比较优势又是什么?简直是一脸懵逼,十分尴尬。
其实咱们简单的理解,就可以了:
1.缺少不等于没有,同时不等于稀缺,比如你有10块钱,就不能说你没钱,而你为什么觉得自己缺少钱?你本来就有10块钱,只不过你想要更多钱所以你才会说你缺少钱;
2.稀缺的核心是对你最重要的东西,其实也是你最想要的东西。但一定不是钱,因为钱是固有价值,但稀缺的东西会导致价值的攀升,同样你可以通过稀缺获得“钱”;
3.当你通过拥有稀缺,获得“钱”之后,你就可以用这个“钱”,去交换,这就是比较优势。
忍冬再举个例子:忍冬的一个朋友X,她一个音乐人,有自己的收益,最近在做自己的IP,因为处在创业初期,什么事情都要做,课程研发、拍摄视频、剪接特效、裂变运营等等都要她去做。
那么大家不妨分析一下,朋友X真正稀缺的是什么?她真正稀缺的是怎么将个人IP价值最大化。因为她能够通过这个个人IP价值去交换稀缺的东西,从而处在“比较优势”当中。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心得,就是一个人可能缺少很多东西,想要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想要去做。但是我们不是超人,我们永远要想清楚自己有什么,拥有的东西能否变成“稀缺的东西”,然后跟别人去换取“稀缺的东西”,继而实现人生价值。
02
面对内卷化,如何找到职场稀缺机会
职业规划当中,稀缺的机会是相对的。但要明白一个核心观点,刚就业,工作经验对我们来说是稀缺,我们的第一个比较优势是“用工成本低、精力好”;我们可以通过“延时满足能力”,去形成职场生涯中的第二个“比较优势”。
在职场,稀缺就像是一个目标,从“稀缺”到“满足稀缺”再到产生新的稀缺,只要“新稀缺”比“上一个稀缺”层次更高,价值更大,我们就始终在进步。而以什么样的“稀缺”为目标,取决于你现在的“比较优势”,所以一个人的职场生涯,可以按照“比较优势和稀缺资源的双重升级”打字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毕业前两年):实现“积累更多工作经验”的目标;
第二阶段(毕业三到八年):实现“不断提升个人产能”的目标;
第三阶段(毕业八年以上):实现“个人价值规模化”的目标;
第四阶段(财务自由阶段):实现“个人价值观” 。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什么机会对我们来说才是稀缺,其实就要结合我们所面临的实际近况去分析。但是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当前最稀缺的只能有一个,不然太贪心就什么都得不到。
比如说你刚毕业,这个时候你的目标就是想要快速积累工作经验,所以你的核心稀缺是工作经验。因为现在的你拥有的“比较优势”,是你更年轻,更有冲劲,同时成本更低,所以你才能去换取“工作经验”。看完了四大阶段,不同阶段的“稀缺”到“满足稀缺”,其实就是我们职场甚至人生不同时期的目标。
或许你已经工作好几年了,但是感觉自己内卷化了,还不如刚入职的新员工,此时自己已经很焦虑,升职无望,加薪无望。这个时候的你,更需要对自己进行深度剖析。
1.分析自己现在的“比较优势”,去制定自己的“稀缺”目标;
2.制定相对合理的计划,去换取“稀缺”;
3.换个角度,换个生活方式,人生充满机会。
03
间歇性奋斗,习惯性摸鱼,该如何打破?
我们人生的路径有两种规划思路:“贪心算法”和“动态规划”。“贪心算法”认为最佳答案是走出来的,把每一步走好,就是最佳的人生选择;而“动态规划”相信最佳答案是选出来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那么几步只要围绕这关键几步,就能规划出最佳路线图。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有可能暂时丧失目标,或对自己的优势缺乏信心,所以无论是“贪心算法”还是“动态规划”,其实都承认一点:职业发展道路,没有绝对的“最佳”,想要把握自己的人生,少走弯路,唯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科学地在“把握现在”与“规划人生”之间保持平衡。
我们中的大多是其实都是一半对未来十年有着自己的动态规划,剩下一半就是贪心算法下的想要每一步都要走好,每个选择都是最佳。
结果导致了两种人:
1.立FLAG却总被打脸的规划哥,
2.得过且过的咸鱼弟。
为什么呢?因为规划哥总在规划人生,咸鱼弟总在把握现在。或者说规划哥和咸鱼弟相互切换,间歇性规划人生,习惯性把握现在。其实我们总是夸大了一年两年的成长,忽视了当下一天、一周、一个月的收获。
我们总想着一年后怎么怎么样,却没想到明天我们要怎么样,我们总是为明天的把握人生找理由,所以一年后你的成长其实惨不忍睹。冬哥并不倡导逼迫自己努力,或者说欺骗自己努力,这样的你会很累的。
既然你看到这里,东哥就给你三点建议:
1.收获每一天的成功,早上写晨夕日记,晚上记录一天的收获,积累小成功;
2.通过大目标,安排自己每一天要完成的小成功,但是留有一半的时间给自己摸鱼;
3.做自己真的喜欢做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下去!
04
破除“假兴趣”,坚持真性情,做自己
兴趣就是你真心实意地想做,而不是因为钱或别的什么去做的事。它是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也愿意做,而且可以比别人更轻松地做完的神秘力量,自然就不需要消耗意志。这就是为什么无聊的工作,才做了几分钟就度日如年,可打游戏时,一不留神几个小时就这么飞快过去了。
如果一个人做某件事比别的人付出多大成本更低,实际上,我们是在说这个人在做这件事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判断“真兴趣”还是“假兴趣”,就是看你的付出成本(也就是工作消耗)是否更低。
如何排除三种“假兴趣”:
第一,“职业光环”的假兴趣;
第二,“摆脱职业瓶颈”的假兴趣,
第三,“逃避工作无聊”的假兴趣。
今年,职场有一个词很火,那就是“内卷化”。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职场内卷化,指的是职场人员停止不前,专家发展或管理发展方向都不行,导致越来越疲惫。其实导致职场内卷化的原因,就是因为陷入了“假兴趣”:
1.你可能只是因为职业光环带来的热度,而不是真正喜欢这个职业;
2.你只是为了摆脱之前的旧职业瓶颈,而产生对新职业的兴趣,到最后还是陷于内卷化怪圈;
3.我们脑海里总会出现逃避工作无聊的想法,而自我催眠这份工作很美好。
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答案,只能和作者一起帮你用相当严格的标准去排除“假兴趣”,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重要的是“不变的东西”。
没有人能够把信仰建立在投机的东西上,可大部分人又对不变的东西缺乏耐心,所以一个“值得毕生追求的个人兴趣”既是“稀缺品”,也是你职业发展真正的“比较优势”。职场内卷化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也逃不掉;但是我们应该更积极的面对他,跟着冬哥一起梳理自己的“稀缺”,找到自己的兴趣,坚持下去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