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点多,儿子班上有两个孩子一时找不到。
家长很着急,在群里问有没去班上哪个同学家玩。
群里没人回。
想必是小区又找了一轮,还是没找到,十几分钟后又在群里连问三次。
此时,我看到了,在犹豫该不该帮忙下去找找。
这时群里有家长建议让老师给每个家长打打电话,看有没在哪个同学家玩。
又有两个家长分别提到9点多的时候,看到孩子往哪个方向走去。
此时两家孩子的家长,已兵分两路。一家去小区各个出入口问了一遍保安,另一家去物业查监控。
我忍不住在群里发了声,让他们发一下两个小孩的照片,让方便的家长可以帮忙在各自的范围里看一看。我说,我现在也下去。
我这么说完后,另一个妈妈也说下楼找找,一个爸爸也去到车库看看。
我有过犹豫吗?
当然有!
第一,那时我已经洗好澡,穿好睡衣,要下楼得重换衣服。
第二,两个小孩平常跟我儿子往来得少,不熟悉,我只知道其中一个的长相,另一个都不知道长什么样。
第三,我一直不算热心人。在班级群里,我都是非必要不说话,活动也不积极参与,家长会也缺席,存在感很低。这会儿突然热心起来,连我自己都有点尴尬。
可以说,一分钟的时间里,脑子里也转过了好多念头。
但有另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对待别人的方式,也是我希望别人对待我的方式,万一哪天我自己的孩子不见了,我现在冷漠,就不能怪以后别人也冷漠。
但这个起心动念本质上是希望求回报的,也不对。
我再告诉自己,自己不是想尽量日行一善吗?日行一善,自己一点点小麻烦算什么?人家不见了孩子,那可是真着急。
做到日行一善,就得克服内心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要心里装着别人,急别人之所急。
这股力量,推动我快速换了衣服,下了楼,兜了一圈小区,特别是到一些黑乎乎的草地上,用手机电筒照着,边喊喊名字,怕孩子有没跌落哪里。
大概绕了一圈后,孩子找到了,是跑去超市沉迷在玩具堆里了。
我记录这事,不是想说明自己是个善良的好姑娘。
更想说的是,在面对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时,很多时候,我们会嫌麻烦,不关己事也就飘过去了。
但是,如果在那一刻,我们心里有装着别人,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个世界就会平白无故生出很多小确幸出来。
曾经,我认为,我不做坏人,不干坏事,就够了,就尽了做人的义务了,没有人该要求我就得做出什么奉献。
后来在干某商学院项目时,每当那些企业家三天两夜或两天一夜活动时,美酒佳肴,度假酒店,各种奢靡享受,我在其中,倒是经常想着,这笔经费,如果组织一起去捐助山区小孩该多好,这种共同回忆不是更有价值吗?
但那也不是我的钱,人家爱咋花咋花,是人家有本事享受。
我也曾偷偷想过,如果我有钱了,我就不会光顾自己享受,我真愿意去做慈善。但事实是,混到人近40了,我这么普通,哪有这种财力去干大慈善。
说出来也只是自己意淫,显得假仁假义。
但,日行小善还是可以的。
也因为心里存了这个念头,往后可以更多说服自己,不要嫌麻烦,看到就动起来,可以拾掇很多日常的小美好。
梁晓声诠释过何为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我管不到别人,但至少我会督促自己的家人,要去做这样的人。
也愿我们有更多的人可以克服惰性,做一个有文化的人,给别人带去一点小幸运,多一些人如此,这些小幸运或许有一天,也会不经意落在我们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