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实习终点站·Cornerstone的重塑

实习终点站·Cornerstone的重塑

作者: 风灵渡浪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18:43 被阅读0次

从秋到秋。记得当初领取实习证的秋风飒爽,在迎泽大街豪迈着终于“持证上岗”,未来生活将围绕一个主题:练习做律师。直至现在。

实习终点站·Cornerstone的重塑

秋冬春夏又复秋一个轮回,停靠在实习终点站,下车,换证,然后上车。原是辆雪国列车,不靠蒸汽不靠磁,除非偏离轨道,列车将靠着永动机公里无限,亦如华夏法治之路,坚定不移。自打上了这辆车,我亦坚定不移。

未来不宜太多畅想,脚踏实地是关键。写在实习终点站牌路灯下,颇多感慨。

坦白讲,走这一遭,到站换证的当,我一度深度迷茫。因我把自己的Cornerstone丢了,没了魂,好似没有基石的萍。

一段时间以来极其抵触电话铃声,如今走出来迂个圈儿,有了心情深度分析,自剖自析其中原因:

第一,律师职业自身存在着招致不满的可能。凡争议之喧定不是一个巴掌可以出来的响,当事人深陷困局寻求律师帮助,律师的职业定位决定律师在争议面前要有立场。立场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一家欢喜一家愁。无论结果如何,律师都会招致指责。

第二,实习期间初涉的职业技巧与内心信仰激烈冲突。法律的技巧在于能够从众多法律、判例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后用之,这种拿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法律,把法律任意揉捏的所谓的职业技巧,一次次冲击着深达心底青白之年的法律信仰。

第三,渐渐疏离的学者精神。工作越多,越是浅尝辄止,甚至疲于应付。这般亵渎工作的态度一点点啃食自我对职业价值的认同,越是不认同越是应付,最终只剩一个结局:毫无自身价值的认同。

直到一个清晨,一道光击散了头顶迷茫消弭之云:我读了江平教授的这篇《做人与做律师》。这里要致谢分享此文的一位律师同仁,也许是冥冥中注定,百般痛苦中我乱翻着朋友圈,邂逅它在一周前状态。随后邂逅我的烦恼之源,重塑我作为律师的情感基石,我的Cornerstone。

实习终点站·Cornerstone的重塑

                                羊皮卷

“法学是成年人的工作,如果不快点毁掉你们的童年,你们怎么真正成熟!法学是统治者的事业,如果不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怎么能进入领导者的行列!法学是研究人性恶的科学,如果不深刻的直面邪恶,你们又怎么能彻底的明白正义!”——张明楷

这将是我执业的羊皮卷。治愈烦恼功效无敌。

                      使命感与正义感

使命感,就是律师要对“中国法治建设”提出意见。不要用官方的态度测评这样的官话,若细细咀嚼它,就会尝出使命的味道。“我们的律师在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里看到的东西最清楚,碰到的问题最深刻,所受的切肤之痛比别人更多,所以律师能不能够就中国的法治建设提出意见,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感。”

正义感,就是赤子之心。人之初,性本善,用善的立场考量一切。“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一种拯救人们于苦难之中的情怀。”,律师誓做正义的守护者。

              哲人的素质与学者的气质

哲人何许人也?是智者,用自己的智慧启迪社会。律师要做智者,不做法律贩子一味地靠倒卖法律和一点点法律技巧拼命赚钱,被铜臭挟裹。“哲人的特点就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眼光远大”,律师要扛起法律工作者的责任,履行社会赋予这个职业的社会义务,堂堂正正过生计。

做律师要像学者一样,有严谨的学风,严谨的法律知识和作风,不可一知半解,不可信口开河,不可夸夸其谈和不懂装懂。“律师应该有一种真正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一直走在学习之路上,知识之光下。

羊皮卷,使命感,正义感,哲人,学者。

汽笛鸣,重上车。

抖抖风衣已无惧。

                                                  写在实习终点站

                                                        2018.10.31

实习终点站·Cornerstone的重塑

笔者:穿着风衣的律界小新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习终点站·Cornerstone的重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fz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