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谢菲尔德中国学联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深入谢菲各大住宿区,登门向目前留守的华人留学生发放“健康包”,里面是中国驻英使领馆特地为留学生准备的防疫用品。谢菲尔德地区的健康包分为A和B两种类型,A健康包内有10个医用口罩、1个KN95口罩和一盒连花清瘟胶囊,B健康包内有20个医用口罩和一包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80片),总包数超过5500个。71名学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身穿防护服,大清早就开始奔走于谢菲的13个住宿区,上门投递健康包,可谓楷模。
大多数居家隔离的留学生收到健康包后的第一反应是发朋友圈,一两句话,配上两三张健康包的照片,抒情致谢,感谢的对象多是祖国,少数有心人会顺带提及不辞劳苦的志愿者。内容大致雷同,比如“感恩(祖国)”、“感谢祖国(母亲)”、“感人!收到了祖国的温暖”、“晒晒来自祖国的爱”、“感谢党和政府还有辛苦的志愿者们”,稍显含蓄或字数多些的也有,比如“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一早收到志愿者送的‘健康包’,很感动,大家辛苦了。感恩漂洋过海的那份牵挂,共盼团圆”。我的朋友圈里最早一条的发送时间是上午九点半,最晚一条是晚上六点五十分,我大概统计了下,来英国后微信里添加的留学生列表朋友里超过70%的人都在朋友圈表了态,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人平时很少发动态。换言之,我的朋友圈再度经历了被刷屏的一天。
我领到的B类健康包在我看来,这些朋友圈的表态大多属于爱国表态,因为90%的人都提到了祖国或等同祖国的表达,我对此非常理解,因为在疫情肆虐、防护用品紧缺的特殊时期,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收到来自祖国的救急物资,不免都会感到暖心,这是人之常情。不过,我最初看到朋友圈一长串爱国表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留学生领取物资时,派放人员会提醒他们发条朋友圈表个态,因为朋友圈里的图文本质上大同小异,就像被模板圈定了内容。后来等我领到健康包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误会了朋友圈里的雷同爱国表态,这实际上是一场自发的爱国仪式。我不由地开始思索参与这场仪式的留学生们的这种爱国行为及其背后的意义。
收到健康包的留学生发朋友圈的动机不外乎三点。其一,这条朋友圈的主要对象是担心自己安危的家人朋友,希望借此多少打消他们的顾虑,告诉他们虽然目前国内航空管制严格,但是祖国并没有忘了自己。其二,这条朋友圈是自发式的表达,跟平时发朋友圈的心态无二,记录或分享生活中某个相对重要的时刻。其三,抒发收到祖国物资的欣喜之情,而这种欣喜只需片刻无意识的加工即可升华为爱国情绪,因此有些人发动态的时候甚至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表态是爱国的体现。
然而,基于上述动机的爱国表态真的能反映一个人是否爱国吗?不尽然。朋友圈的受众是微信列表朋友,换言之,表态的对象是这条动态可见的列表朋友,可是爱国的真正对象实则是祖国,所以如果真想表达爱国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应该面向祖国这个抽象的实体,或是这个实体的代言人。举个例子,如果你爱某个人,想向他/她告白以表倾慕之意,往往你会选择私下直接向他/她表达,线上线下都可能,但你大概率不会干脆在朋友圈发一句“某某,我爱你”或“感谢某某”,因为你清楚当你选择在朋友圈表达“爱”的时候,表达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种自我包装的形式,而且你也明白这种表达实际上不会对你对他/她的爱产生实质性影响,对方不会因你直白的表达从此对你深信不疑,你们爱之关系的延续需要你持续不断地以行动证明,毕竟大家都懂口说无凭。上述例子中的对象他/她换成祖国,道理亦然,朋友圈的表爱本质上只是在试图塑造爱国形象,至于是否真的爱,不看行动,没人知道。
再者,当个人对祖国的感情在社交媒体上演变为一种面向公众的情感后,由于社交媒体的特殊属性,这种感情已经丧失了纯粹性。而且,由于人天生有获得他人关注和认同的需求,作为个体的人在自己微信列表朋友这个特定群体中,需要以某种方式表达和体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位置,以此寻求关注和认同,从而满足个人的表达私欲。因此,朋友圈的表态看似是体现了爱国之情,反映了自我的情绪,实际上只是在渲染爱国之情,从而满足本我的私心。这种自我满足的本相真假难辨,因为寥寥数字的表达本就是模糊的。
此外,结合此前的一系列社会事件以及留学生群体的态度,不难发现部分留学生的情绪波动颇为诡异。李医生事件和艾医生事件在朋友圈掀起波澜的时候,不少留学生是转发分享大军的主力军,当他们纷纷感叹祖国社会的魔幻现实的那一刻,他们对祖国的感情是什么?三月底国内出台航空管制政策时,各国每周飞往国内的航班数量大大减少,且票价猛增,不少留学生都觉得“祖国抛弃了自己”,甚至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激烈地表达这种情绪,当时他们对祖国的感情又是什么?我想,那时的感情都跟“爱”这个字关系不大。然而,从愤怒无力到无奈自怜,再到大发爱国之情,原来只需要一个健康包,这种爱国之情难道不诡异和浅薄吗?
究竟什么是非浅薄的爱国?除了反映出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外,爱国更是个人对故土、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因此,爱国不是祖国对你施以小恩小惠,你直白地在朋友圈里表个态就算爱国,这种“恩惠”需要发自内心地作出情感上的回应,打心底里认同祖国,以国为荣,更需要以实际行动作出回应,在祖国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支持,在祖国遇到危难时尽绵薄之力。究其根本,爱国是行动的体现,具有目的性和可操作性,而不只是虚无的表态。具体到疫情中,有多少留学生以实际行动为国尽力以表爱国之情了呢?
疫情之初,谢菲本地的多数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祖国不幸的同情,可是实际行动乏善可陈。2月8日,我的某位朋友跟一帮人合伙成立了谢菲募捐小组,我当时给他提了些意见和建议,问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网上募捐应首先依法登记或报备,你和朋友募捐是否已取得相关资质?”他的回答是:“实话说,我们目前没有,仅是小范围以组织发起的募捐。虽然不完全符合规范,但确实这半个月来我们没有见到谢菲中国留学生的两个官方社团和SU(学联)进行相关信息报道和活动发起,着实寒心。国内疫情肆虐,我的朋友圈里却都是周游各国的开心果,相比之下更令人难过。所以,我们冒着相应的风险发起了这次活动,仅仅希望能够尽到自己的力量。”后来他们在微信平台上大力宣传造势,发起募捐,甚至成立了募捐群,公示募捐信息和财务信息,我本以为通过这一轮造势,参与者肯定不会少,但他后来告诉我微信群里不过百人。要知道谢菲尔德大学本校的华人学生数量约六千,换言之,只有不到10%的人在祖国危难之时以行动爱国。祖国有难时,却置身事外,这种行为是爱国的表现吗?想必不是。
另有一例,本次健康包发放前期,学联通过公众号对外招募志愿者。学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留守谢菲的华人学生共计5927人,然而招募信息发布两天后,学联的推文提到报名的志愿者不过350名,也就是愿意在疫情中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同胞、为发放工作尽力以表爱国的留学生的比例不过6%。顾及个人安危固然无可厚非,现代社会也尽量不提倡司马迁所说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可是身处异国的留学生能为数千里之外的祖国做的事本就不多,根据上述数据来看,绝大多数人连最基本的参与意识都没有,如何谈得上爱国?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You are what you do, not what you say you'll do”,换言之,你的表态不重要,你的行动才重要。大多数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言所行也经常体现出荣格这句话的思想,但是具体到爱国这件事上,似乎行动无关紧要,表态才最重要。实际上,这种爱国观并不值得提倡。留学生在爱国这件事上更应把列宁的那句话奉为圭臬——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文 字 / 王煜旸
图 片 / Young Wong,
Jimmy Chan, David Yu & Lê Min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