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控力》

《自控力》

作者: 二十世纪少年_ea1e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10:52 被阅读0次

    集中注意力、拒绝诱惑、控制冲动、克服拖延

        自控力取决于意志力,即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自控力科学从解释人的行为出发,在理解的基础上控制。

        运用本书=深入剖析自己+意志力实验


    一、什么是意志力?

    1.为什么会有意志力

    1)意志力就是驾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

    2)为了适应环境、与人合作、维持关系,人脑学会自控、进化出抑制冲动的能力

    2.意志力的神经学原理:大脑前额皮质

    1)我要做:皮质左边负责,处理困难工作

    2)我不要:皮质右边负责,克制一时冲动

    3)我想要:皮质中间靠下负责,记录欲望

    3.两个自我

    1)人总在两个自我间摇摆:一个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

    2)自控的关键是学会利用而非反抗冲动

    3)提升意志力,首先要认识你自己(自我意识)

        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还知道做一件事情前,需要做些什么

    4.锻炼大脑

    1)通过一定的训练,大脑中某些区域的密度会变大,会聚集更多的灰质

    2)专心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冥想技巧,它不但能训练大脑,还能增强意志力


    二、意志力的本能

    1.两种威胁、两种反应

      外在威胁—应激反应—压力、冲动

      内在威胁—三思而后行—自控、平静

    2.“心率变异度”:衡量自控力的生理学指标

    1)感到压力时,交感神经控制身体,使你战斗或者逃跑,心率升高、心率变异度降低

    2)成功自控时,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缓解压力、控制冲动,心率降低、心率变异度升高

    3.增加自控力=提高心率变异度

    1)锻炼:提高心率变异度的基准线,改善自控力的生理基础

    2)睡眠:睡眠不足影响大脑的葡萄糖吸收,减少自控的能量

    4.自控力的成本

        适当的自控是必需的,但自控本身需要大量能量,试图控制所有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会带去过重的生理负担

    5.压力下的自控

    1)压力和自控的生理学基础是互相排斥的。它们帮助我们管理能量,但是它们将能量和注意力引向不同的方向

    2)压力让你关注即时的、短期的目标和结果,自控力则需要你的大脑有更广阔的视野

    3)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压力,是提高意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意志力枯竭

    1.自控的肌肉模式

        自控力像肌肉一样有极限,每次使用意志力它都会有消耗,所以自控可能会导致失控

    2.意志力枯竭的原因

    1)能量水平:自控消耗身体能量,而能量的消耗又削弱了意志力

    2)能量变动:当大脑发现能量减少时,它会控制能量输出

    3)冒险本能:资源不足时,大脑会选择满足当下的需求;资源充足时,大脑则会转向选择长期的投资

    3.训练“意志力肌肉”

    1)控制自己以前不会去控制的小事,以此训练自控力肌肉

    2)通过练习,大脑开始习惯三思而后行,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选择更难的事

    4.是否存在自控力极限

        自控力的极限和身体的极限类似,我们总是在意志力真正耗尽之前就感到无法坚持

    1)在你觉得“疲惫”得没法自控时,试着挑战一下,挺过第一波疲惫感

    2)但如果你不断感到能量枯竭,就需要考虑是不是真的筋疲力尽了

    5.集体的自控力

    1)我们个人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增强自控力;而一个国家增加其自控力更需要技巧

    2)我们不希望国家增加意志力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希望尽可能不使用自控力也能做出正确决策


    四、意志力失效

    1.自控力失效并不都因为失控,有时人们会有意识地选择在诱惑面前屈服

    2.道德许可效应:好的行为允许我们做点坏事

    1)当从道德的角度思考自控时,就可能看不到自控有助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2)小的“好”行为会降低人们的罪恶感,允许他们做“坏”事

    3)不要混淆支持目标实现的行为和目标本身(比如跑步是行为,健康是目标)

    3.进步的负面影响:可能让我们放弃最初的目标

    1)成功自控会让你暂时感到满足,转而关注那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目标

    2)进步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感觉

    3)不要想着拒绝诱惑的成就,想想为什么拒绝诱惑

    4.“明天会更好”的暗示

    1)有时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错把可能性当成真正完成了目标

    2)人们期望明天能作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

    3)当你想改变某种行为的时候,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减少那种行为

    5.光环效应:当想获得放纵许可时,人们会寻找任何一个美德的暗示

    1)人们都希望说服自己,我们想要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坏

    2)受“光环效应”影响时,需要最具体的测量标准(卡路里、花费、浪费的时间)

    3)做到始终如一,需要认同目标本身,而不是做善事时的光环


    五、错把欲望当快乐

    1.奖励承诺:当大脑获得“奖励”机会时,大脑追逐“我想要”,拒绝“我不要”

    2.多巴胺和我想要

    1)当大脑发现奖励机会时,就会释放多巴胺

    2)多巴胺控制行动,而非快乐:人们期待得到奖励,但不能从奖励获得快乐

    3)多巴胺可能引发上瘾(一种意志力失效):放大“及时行乐”的快感,使人不关心长期后果

    3.利用奖励承诺(多巴胺)

        将“无聊的”的事“多巴胺化”:把拖延不做的事和能让多巴胺释放的事放在一起做

    4.多巴胺与压力

    1)多巴胺让人追求快乐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压力

    2)走出“奖励承诺”的误区:快乐源泉可能就是痛苦的根源

    5.如何看待欲望

    1)“快感缺乏”:认为生活是一系列习惯,没有欲望、没有对满足感的期待,从而失去动力

    2)欲望没有好坏,关键是其引导的方向,以及我们的辨别能力

    3)我们需要区分让生活有意义的真实奖励,和让精力分散、上瘾的虚假奖励


    六、缓解压力的正确方式

    1.错误减压可能导致意志力失效

    1)让自己既快乐又不屈服于诱惑

    2)放弃使情绪更低落的自控策略

    2.缓解压力的承诺

    1)处于压力状态时,大脑会寻找奖励,从而更容易受到诱惑

    2)多巴胺无法减压,我们需要减少体内的压力荷尔蒙,产生放松反应

    3.“恐惧管理”

    1)当人类面对死亡,会产生恐惧,而大脑为了寻找保护伞,就容易屈服于诱惑

    2)大脑的恐惧管理带来了诱惑和拖延,正视恐惧才能做出理性选择

    4.如何应对失败

    1)“那又如何”效应: 一次放纵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会引起更严重的放纵,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2)责备自己一次屈服于诱惑,增加了自己的压力,从而再次让自己屈服于诱惑

    3)个人挫折面前,自我同情的人比持自我批评的人更愿意承担责任,并接受别人的反馈和建议

    4)自我同情和自我谅解消除罪恶感,思考失败的原因变得更容易

    5)面对失败,我们可以尝试从良师益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你感觉如何?你只是凡人;你会跟朋友说什么?

    5.改变的承诺

    1)“虚假希望综合症”:面对挫折我们承诺改变,但计划失败会再度引发曾经的压力,我们又会陷入再次承诺的恶性循环

    3)乐观给我们动力,但少许悲观能帮我们走向成功,要用“改变”而非“改变承诺”来改善心情


    七、如何看待未来

    1.延迟折扣

    1)我们宁愿放弃未来的幸福,也要选择即刻的快感,因为等待时间越长,奖励价值越低

    2)“即时奖励”刺激多巴胺产生欲望;但“距离”会让奖励变得抽象,减少刺激作用

    3)10分钟法则:在诱惑面前安排 10分钟的等待时间,在 10分钟之内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以此抵抗诱惑

    4)降低未来的折扣率

        想象长期奖励

        想象自己正在享受长期奖励

        重新做选择

    2.预先承诺

    1)通过预先承诺,限制自己的选择,三思而后行,控制及时行乐

    2)对未来的自己做预先承诺

        做好拒绝诱惑的准备

        让改变偏好变得更难

        激励未来的自己

    3.未来的自己

    1)我们习惯将压力和负担推给未来的自己,但到了未来,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

    2)当我们考虑未来的自己时,就像考虑别人一样,和陌生人的幸福相比,我们更关心自己的幸福,因此会把现在需求置于未来幸福之上

    3)“未来自我连续性”:在多大的程度上认为,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是一样的

        创造一个未来的记忆

        给未来的自己发条信息

        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

    4.“高瞻远瞩”的假象

    1)一些人用工作、美德或未来的幸福不断地推迟快感。但最终,他们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

    2)“高瞻远瞩”的人把放纵视为一种投资,而不是只关注这么做的损失


    八、自控力的传播

    1.个人选择受他人想法、意愿和行为的影响

    2.好习惯和坏习惯都能像细菌一样在人群中传播,而且没有人能不受影响

    3.人生来就要和他人产生联系

    1)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帮助我们理解其他人所有的经历

    2)镜像意志力失效

        无意识的模仿

        传染情绪

        看到别人屈服于诱惑,自己也可能受到诱惑

    3)“目标传染病”:我们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感染自控和感染自我放纵

        想到自控力强的人可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

        关系密切的人更具传染性

    4.随大流行动

    1)“社会认同”: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

    2)如果我们想让别人更有意志力,就要让他们相信自控是个社会规范

    5.“我应该”的力量

    1)在考虑如何作出选择时,我们经常考虑别人的想法

    2)自豪的力量:如果你相信别人会支持你走向成功并观察你的行为,你就会更有动力去做正确的事

    3)羞愧等消极社会情感也能实现自控,但事情一旦结束,羞愧就会更可能引起自我伤害

    4)当我们觉得被排斥时,更可能屈服于诱惑,应该为意志力受挫的人提供社会支持


    九、如何处理“我不要”

    1.“不要去想”=“想得很多”

    1)讽刺性反弹:越控制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比没有控制或比有意去想时想得还要多

    2)大脑使用两个系统出处理“不要去想”:

        “操作”系统负责把人从被禁止的想法引开

        “监控”负责查证没有去想

        当“操作”弱于“监控”时,自控失效

    3)当人们试图摆脱一种想法,它却不断回到脑海中时,人们很可能认为它一定是真的

    2.与“我不要”和平相处

    1)遭遇烦恼时应关注自己的想法,而非强行转移注意力

    2)先关注身体感受,一旦观察到烦恼,就把关注点移到呼吸上,无须让这些想法离开,只需保持呼吸的感觉

    3)不要抑制想法,接受它的存在,但不要相信它:你无法控制出现的想法,但不必接受它的内容

    3.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

    1)“反弹理论”:越想通过抑制想法来抵抗诱惑,自控力就越差

    2)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不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控制自己的行为

          承认自己的欲望

          不要强行转移注意力

          想法和不受你控制,但行为可以

          牢记目标和承诺

    4.重新定义“我不要”,把其变成“我想要”

      除了“我不要”,还能做什么来满足同样的需求?如果没有了坏习惯,还能做些什么?

    5.自我控制=认识自我+关心自我+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


    十、总结

    1.自控力的关键:理解不同的自我

      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2.自控力的秘诀:集中注意力

        当你的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或者你即将向诱惑投降的时候

    1)静下心来,弄清自己的欲望

    2)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真的让你更快乐

    3)“自我意识”能帮你克服困难,实现最重要的目标


    Fin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控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jw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