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建立经贸特区
1943年 4月,在曾-希-圣的直接领导和蔡辉亲自组织策划下,七师和行署在无为汤家沟镇设立了皖江贸易管理总局(对外称作“集成号商行”),与敌、顽区开展大规模的三边特种贸易。
七师派重兵驻扎汤家沟沿江一带,对港口和渡口严加封锁,禁止大米私自出境。对江芜湖驻有日伪的“军粮统购委员会”,他们收不到粮食,只有通过粮商从这边高价买进。日寇生怕绝了粮源,不敢轻易地侵占和骚扰汤家沟,汤家沟就这样成了经贸特区。
特区实行“以出养进”,即以粮食出口换取军需和工业品进口。当时上海的粮价是根据地的三四倍,根据地的工业品价格是上海的三四倍,这样一出一进,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汤家沟重新开埠通商的消息,迅速传递大江南北,加上税低、过境安全、商品丰富,吸引了大批上海、南京、芜湖的商人前来投资经商,一时间万商云集。江北的粮油、土特产品在这里集中,流向江南;江南的工业品在这里转口江北广大地区。至1944年春,汤家沟已成为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辖区最繁华的商埠,被誉为“小上海”。
特区还开展了以Y片为武器的特种贸易。1943年夏,蔡辉报经曾希圣和区党委批准,决定利用和含地区的Y片资源,作为对敌贸易的特殊武器。这个特殊武器,发挥了三大特殊作用:一是通过与敌伪内部高层的秘密交易,我方进一步获得大量情报、军火,以及黄金美钞。二是通过Y片交易,收买、控制了敌伪一些重要岗位的军J人员,为我军地下交通线和军需采购线的开辟和安全,大大减少了意外风险。货物在受检被堵的关键时刻,一包Y片就可以化险为夷。三是百倍以上的差价,为我根据地获取了巨额利润,客观上对抗日救国大业起了重要作用。
三、“富七师”的贡献
(一)开辟了一块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皖江抗日根据地。
七师初建时,是全军最弱小的。前面六个师都是三个旅编制,唯独七师只有一个旅加两个独立营,兵力不足2000,活动区域只有巢县、无为、庐江三县围绕着银屏山的部分地区。
在曾希圣的直接领导和蔡辉等人的具体组织下,通过“以商养军哺民”战略的实施,使七师的军力大大提升,根据地迅速膨胀。到1945年北撤时,七师创建的皖江根据地已拥有兵力18万多人(其中主力部队3万,地方武装15.6万),活动范围扩大到皖江两岸东起江浦、宣城,西至安庆,全长500多里,南起青阳、绩溪,北至合肥,宽约300多里,包括巢县、无为、庐江、含山、和县、江浦、全椒、繁昌、铜陵、芜湖、宣城、当涂、南陵、贵池、青阳、东流、至德、绩溪、宁国、桐城、潜山、舒城、望江、怀宁、宿松、太湖等县,解放国土面积约15万平方里,人口300余万,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中的较大一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