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除夕迎初一,虎年第一天,拜大年,祝福所有人虎虎生威,欢歌笑语,新年快乐,安康顺遂。
儿时的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开门迎接同一支脉的“家里人”来拜年。
家中正堂北墙上,挂着“竹子icon”(家里过年挂族谱的卷轴,查阅了一下,也可能是写作“轴子“读zhuzi)的,初一大清早进门的“一家人”,要对着“竹子”磕头,然后拜年问候。
那时拜年都是男子出门,女孩子在家忙乎早饭,不需要出去拜年。很小的时候即使出去拜年,遇到家里挂“竹子”的,女孩也不需要磕头,只有男孩男人们磕头。
长到十几岁后,作为女子,我便也省却了,初一出门拜年这一项。我们家里出去拜年的任务就落在大哥和小弟身上了。
前屋堂二叔家,没有儿子,只有6个女儿,每年初一早上,都是二叔自己挨家去拜年。那时初一早上的农村最是热闹,大人孩子忙着走门串户去拜年。
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搬离老家二十多年,每年初一也无需出门拜年。但是随着科技、网络发达,有了手机后,开始兴起“打电话、发短信”拜年。后来微信兴起,拜年方式转为“发微信拜年”,拜年的方式越来越简单省事。
昨晚看春晚,熬到子夜才睡,早上起的晚,包了饺子,吃完早饭已经快10点。去嫂子家拜拜年,聊天喝茶,午饭至1点多,新年放松,生活没了节制,怎么方便怎么来。
下午打开手机,挨个发微信拜年。从2015年才因为儿子去南方学习,为了联络方便,下载了微信起,到现在也不会群发微信,所以每年拜年都是一个个编辑微信问候。
个人性格使然,朋友不多,发微信拜年,一圈下来,也用了一个多小时,累得头晕眼花,老了,眼睛瞅手机多了,眼花眩晕。
新时代过年的年味,没有了儿时的忙碌和诸多规矩束缚,没了除夕早上开始的噼里啪啦鞭炮声声,那时的年味是张扬的,热闹的。而安静从容,淡然和宁,所有的欢乐是内敛的,是新时代的年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