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才少女》讲述了一个关于舅舅和外婆争夺天才外甥女Mary抚养权的故事。
当热爱变成只爱
Mary的外婆就是一个数学奇才,嫁给Mary外公后中断了对数学的研究。当发现Mary的妈妈对数学的天赋异禀之后,剥夺了Mary妈妈数学研究以外的一切喜好,从对红色童车的喜爱到对邻家男孩的热恋,仅仅因为这些都不符合自己对Mary妈妈的安排。最终Mary妈妈在与交往了仅一个月的男友生下Mary之后自杀身亡,离世前将女儿Mary和自己已经证明的方程式托付给自己的弟弟Frank,并告知弟弟带女儿过“正常的生活”,还要求弟弟要在母亲去世后才能发表自己的研究证明。
图源 爱奇艺而Mary的外婆,在苦苦寻觅七年之后,终于“找到”数学天才Mary,为了让Mary继续自己女儿“未竟的研究”,外婆无所不用其极地向自己的儿子争夺Mary的抚养权,最终在真相大白之后面对自己女儿的研究手稿泣不成声。
图源 爱奇艺只想把外甥女抚养成“普通人”的舅舅
影片一开始就是舅舅决定送Mary去同龄人的学校,以避免她只是沉浸在数学的学习中。而当Mary的老师乃至校长发现Mary是个天才少女之后,送Mary去她“应该去的地方”就成了老师和校长企图说服舅舅的理由,而Frank极具幽默性地婉拒了校长的提议,“我意识到送Mary去橡树学校这样的地方是最常见的做法”,但“这个小姑娘最不需要做的就是强调她跟别人不一样”,“如果把那些优秀领导人和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隔离开,那你就只能得到一无是处的众议员了”。当校长提出自己的学校无法提供给Mary所需要的教育水平时,舅舅云淡风轻地来了一句“那就把她教育成普通人就好了”。
图源 爱奇艺以前我总以为,美国人是最讲究自我和特立独行的民族。但在这部影片中,不刻意强调“跟别人不一样”反而成了舅舅Frank和Mary妈妈对Mary的教育初衷,正如舅舅Frank所说,“如果爱因斯坦可以骑车,她也可以”。
不止对数学极具天才,更不失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感知
影片中的Mary不止有对数学的激情,更有对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追求。
从Mary对独眼猫的喜爱,到由独眼猫看到对矶鹬的同情,从对邻居黑人大婶的依恋,到对校车上勇于制止其他同学的暴行,从对被打同学“不得不说”的道歉,到对被弄坏标本的“由衷赞叹”,从对撞见舅舅和老师的尴尬,到设身处地的担心舅舅因为自己而没有舅舅自己的生活空间。
图源 爱奇艺就像Mary在海边问舅舅“妈妈会不会希望她去上学”时舅舅Frank的如实回答一样,“我不知道妈妈会怎么想,但我知道她会希望你多交往一些朋友,同时要对一切人和事物有同情心”。舅舅首先就是这样做的,影片中的天才Mary也时时、处处保有对真善美的感知。
耶稣是上帝吗?
对于基督教国家来讲,如何让小孩子尊重成年人信仰的同时,又能够保有自己对信仰追求的自由?也许影片中舅舅Frank和Mary的一番对话给出了极佳的范例。
Mary:上帝真的存在吗?
Frank:我不知道。
Mary:告诉我嘛!
Frank:如果我能,我会告诉你的。可我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
Mary:罗伯塔知道。(罗伯塔是邻居黑人大婶)
Frank:不,罗伯塔有信仰。那样非常好,但信仰是你的思想、感觉,不是你的知识。
Mary:那耶稣呢?
Frank:我很喜欢他,遵照他的教诲。
Mary:可他是上帝吗?
Frank:我不知道。我有个想法,但那是我的想法,可能是错的。所以我为什么要毁了你的呢?好好想想,但也别害怕去相信什么。
Mary:电视上有个人说上帝并不存在。
Frank:电视里的无神论者和罗伯塔的唯一区别,就在于罗伯塔爱你,她想帮你。
图源 爱奇艺当孩子感觉被抛弃
虽然Mary自始知道妈妈早逝,爸爸不知所踪,自己由舅舅一手带大。可是当那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父亲出现在法庭,一边声称苦苦寻觅而不得自己的女儿,一边转身又将对素未谋面的女儿的抚养权委托给同样“陌生”的外婆,一边却甚至连要看一眼女儿的念头都没有,七岁的Mary终于按捺不住,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失声痛哭,感觉自己的亲生父亲竟然就这样抛弃自己。
Frank舅舅再次展示了他极具教科书典范的操作。
Frank带Mary去医院的产房外等待,等待一个新生儿的到来。当新生儿的喜讯让一家人欢呼雀跃的时候,Frank告诉Mary,“你出生时就是这样”,让Mary知道自己的出生也曾经为那么多人带来欢乐。聪慧的Mary拉着罗伯塔的手加入到喜极而泣的新生儿家庭的喜悦中,并送上真诚的祝福,被亲身父亲“再次抛弃”的心结也就此打开。
人生最重要的,许是与自己和解
影片的最后,当外婆手捧女儿的手稿,看到女儿在密密麻麻的演算之余画的歪歪扭扭的画和写下的调皮的“YES”时,在影片中一直以理性、果敢、严格示人的外婆失声痛哭。
她失去了女儿,得到了千禧年问题的答案,最终才悦纳女儿的一切。
而舅舅在影片开始,和Mary老师在酒吧玩真心话大冒险时无意中流露出“我最大的恐惧是我会毁掉玛丽的人生”。这也让我理解Frank为什么从一开始下定决心辞去大学教授的职位带Mary“隐居”起来,到后来送Mary跟别的小孩一样去上学,再到后来同意Mary去大学上课一样,做父母的(这里是舅舅的形象)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但也同时对何谓最好抱有深深的担忧。
可是从只愿让Mary做一个普通人,到尊重Mary的学习和交际需求、带她穿梭在大学校园和同龄人的游乐场来看,Frank又何尝不是跟自己达成了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