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又忙又累,把“每天写写”这个任务暂时抛弃了,如果是在两年前,我或许会为自己辩解,是因为工作太多、占用精力太大、身心疲惫,但现在,通过阅读的积累,我能意识到,以上全都是借口,根源是我没有把“写东西”排在更靠前的优先级,外因全都是我们的“挡箭牌”,只有内因才是根本驱动力。不过,换另一个角度思考,适当的时候也要给身体和精神一个喘息的空间,停下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歇一歇,懒一懒,也无妨。
今天想复盘一下前几天组织的一次重要会议。
先说好的方面。一是前期准备工作充足。一周前便做好了汇报PPT、三天前写好了领导发言稿。二是会议流程按照计划行进,总体顺利。
重点复盘需要改进的方面。第一,对会议材料审批的进度把握不够。汇报PPT早早做出了初稿,但并没有催促领导审核,导致会前一天加班熬夜赶工。第二,事前沟通不足,导致人力、时间浪费。会前,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拟出领导发言稿,但直到前一天晚上才得知稿子架构是错的,整篇弃用。这篇稿子源自于我的一个“小聪明”,之前在上级部门借调的时候得知其他机构的会议上领导都会有发言稿,我只是用耳朵悄悄采集到此信息之后便开始盲干、蛮干,没有跟领导有任何沟通,结果发言稿的框架结构完全不能适应会议需要,前一天晚上重写。第三,因大领导时间匆忙,早9点正式开会,早8:30分才有空审阅PPT,开篇便发现一个明显的数据错误!面对质问,我一方面是没有答上来这个数据来自哪里,一时语塞脑子空白,确实忘了从哪儿找的数据;另一方面匆匆忙忙改正、重新打印,这个过程脑子里非常混乱,一有外部压力便乱了手脚,定力不足,面对复杂紧急环境的应变力不够。
以上经历的启发:
1.越充分的准备越能降低突发状况的影响。每个人的思路不可能完全一致,会议材料应提前两到三天给分管领导审核,尽量提前一天给汇报人审核,大家拉齐思想才能保证汇报素材有效。
2.保证数据准确性是汇报人专业素质的体现,也是对听者的尊重。对数据的态度就是对事实的态度,数据收集整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决策都是依赖于数据。因此,在整理材料时,要格外关注数据来源、口径、精确度,高质量的汇报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
3.还是要修炼,提高定力。外面的环境可以紧迫,可以慌乱,可以无序,我们的外在表现也可以是紧张的、急切的,但那颗心啊,一定要镇定,平稳,置身事外,观大局。心不乱,行动就不会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