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梦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香樟村是赣西北的一个小山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自打南宋年间出了个状元,并经史学专家考证属实,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村里有良田千顷,人丁却并不兴旺,男女老少只有区区二百多人。村里有姚、胡两大姓氏,自古以来一直相处融洽,而且每年正月有舞龙灯的习俗流传。
这不,转眼到了正月初十,又到了开始舞龙灯的日子了。全村男女上阵,扎竹龙骨的、糊龙身的、做灯牌的、敲锣的、打鼓的、煮大锅面的,大家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忙得热火朝天,整个村子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敲锣打鼓的一般是年老的长辈,举龙身的一般是毛头青年,而舞龙头则不能随便,非得是当年刚成亲的新郎不可。村里只有姚家的大牛与胡家的长天刚好符合条件,今年的龙头非他俩莫属了。而大牛与长天早早就应承了下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咦?灯牌怎么写的是‘姚氏状元龙灯’呢?”一个胡姓村民指着墨迹未干的龙灯牌惊讶道。
负责写字的是一位退了休的姚姓老师,须发皆白,戴着一副黑框老花眼镜。他一听有人质问,放下毛笔慢条斯理地说:“现在村里在打造以状元文化为主题的新农村,而状元又是我们姚家的先祖,为了方便宣传,这样写完全没问题的嘛!”
一旁的胡姓村民顿时议论纷纷,大为不满,这时长天站出来指责说:“龙灯是大家伙一起出钱出力做的,凭什么最后却成了你们姓姚的了?不改灯牌名字,这龙头不舞也罢!”说完扭头便走,其他胡姓村民也跟着一哄而散。
余下的姚姓村民错愕当场,晚上就要龙灯游行了,这龙头没人舞,成何体统?村长伙同几个姚家长辈在一块小声嘀咕,紧急商议,俄顷,村长抬起头,招呼大家说:“乡亲们稍安勿躁,我去长天家坐坐再说。”
村长快步走到长天家里,见长天正坐客厅围着炭火生着闷气呢。村长“呵呵”笑了一声,扯了条凳子一屁股坐在长天边上说:“长天啊,有话大家好好商量着来嘛,大过年的闹脾气可不吉利啊!”
“能不气吗?你们姚家想干嘛?以前龙灯取村子的名字,大家和和气气哪有现在这破事儿?”长天毫不客气地怼道。
村长不愠不火地说:“这次龙灯游行是乡里批文指示的,意在宣传咱村的状元文化,也是乡里今年的文化重头戏,咱们得配合不是?你呀,先别生闷气了,舞完今年的龙灯,待十五扒了龙皮,大家再敞开来解释行不?”
“不行,不换回灯牌名甭想要我去舞龙头!我们胡家人也不会答应的,要么你们姚家人自己去玩,我们就不掺和了。”长天仍旧不为所动。
村长叹了一口气,拍了拍长天的肩膀说:“我回去再跟那些叔伯们商量着,你先别生气了,等我的消息吧。”
傍晚时分,村礼堂的大铁钟“咣咣咣”地被敲响,听闻钟声讯号,全体村民均放下各自手里的活计,蜂拥到礼堂前集合。
众人交头接耳猜测原因,这时村长走上前台,扫视人群看到长天也在,于是清清嗓子,大声说道:“乡亲们,灯牌名称现在做了更正,毕竟,龙灯是全体村民共有的,而状元村的荣誉,也是属于全村人的。这场小风波过后,希望全村的父老乡亲摒弃前嫌,同心同德同力把我们香樟村打造成状元文化旅游名村!”
村长话音一落,伸手扯下罩着灯牌的红绸布,大伙儿定睛一看,灯牌上赫然写着“香樟状元龙灯”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台底下猛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村民们一片欢呼,长天大步跨上前台,操起倚靠在前台墙壁上的一个龙头,高高举起,向台下呼喊:“大牛,来啊!把龙灯舞起来!”
大牛亦快步跳上前台,抓起另一个龙头也高高举起,两条灯火通明威风凛凛的龙灯冲出礼堂,在夜幕里、在锣鼓齐鸣中逡巡游走,节奏灵动欢快,仿佛要给香樟村带来吉祥安康,引领香樟村走向飞黄腾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