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之道》——
禅是不拘的、流动的,无法言说,不被定义。
我们无法用“是”什么来定义禅,而是只能用禅“不是”什么来领悟。
禅,不是“二元”思想,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心理学或者某种类型的科学。
当我们囿于对词汇分类、定义的概念之时,也是我们离禅越来越远之际。
禅具有“非言语”的特性,只有通过“禅修”及生活中实际的体验,才能禅悟到文字的外延之意。
如此,禅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之道。
这本畅销全球60余年的禅学之书,出自美国哲学家、禅学大师阿伦.威尔逊.瓦兹(Alan Wilson Watts,1915-1973)之手。他在中国、印度哲学及宗教领域造诣颇深,并致力于将禅学推广到西方。海德格尔、鲍勃.迪伦、乔布斯都曾受其影响。
在书中,瓦兹采用东西方哲学思想对比的方式,追溯了“禅”的起源、发展史,并介绍了禅在生活及艺术中的运用及影响。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简洁易懂。
“禅”,起源于印度佛教的“禅那(Dhyana),传入中国后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落地为“中国禅”(Chan)。后又经中国传到日本,形成日本禅(Zen)。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禅又漂洋过海到达欧美,发展出欧美禅(Zen)。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公案则成为了学禅、悟禅的方式之一。它是古代禅师传承下来的在禅的学习、体验中的一种文本,是禅宗之精髓。
瓦兹详细拆解和分析了“麻三斤”“柏树子”“干屎橛”等著名公案,阐述了禅的核心精神“空”和“妙”,以及“静坐无为”的禅修方式。
旨在让读者体悟禅的思考方式,跳出“二元”思想,“如其所是”地看待世界,活在当下,尊崇并信任“自本性”,成为一个简单、澄明的人。
但是,如果在修禅的过程中,一个人总想着“我要好好修禅”以达到完美为目的,被禅的观念和词语控制中,其结果只会是失败。
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的刻意为之,则必然一无所获。
“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
“鱼游于水而不知水,鸟翔于风而不知风。”
“何为道?”答:“云在青天水在瓶。”
此外,瓦兹就禅对中国和日本艺术的影响和渗透撰写的也极为精彩。
宋朝的诗词、书法、绘画中的超脱、空灵、留白之境;日本的茶艺、俳句、枯山水中所呈现出来的侘寂、物哀之美也都彰显着文人和艺术家在一种对时间“无来去”的心态下,在对世界生动一瞥之即,刹那间所留存在记忆中碎片的勾勒和回响。
这本书是瓦兹写给西方读者的,同时也可以成为我们了解禅修的入门书。在苦乐参半的红尘中,用自己的心去参悟人生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