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忧愁的秦成儿
秦成儿是侯庄人氏,是侯庄街解放之前就走出去并且混得还不错的一批人。
秦成儿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从来不知愁滋味。
成儿只是他的小名,大名是什么已经没有人记得了,只是知道他是“传”字辈。
秦成儿的父亲名叫秦金泉,与解放初期担任侯庄街农会主席的秦恒孝是叔伯兄弟。
秦金泉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红毛、成儿、小孬。
长子名叫红毛。因为怀胎时营养不良,别人的头发都是黑色或黄色的,他却是一头红色的头发,就好象是专门染的一样,因此就起了这个名字。小名叫眼儿。
据说,秦成儿的开朗性格与他们家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他的父亲秦金泉就是一个说话非常有幽默感的人。
有一次,秦金泉从外边干活回来。
饥肠辘辘的他到了自家院子,看见妻子正在院子里烙馍,他的长子红毛蹲在旁边帮着添柴烧火。
他准备问有没有烙好的馍?想拿一张馍先垫巴垫巴。
没想到刚走到跟前,还没有说话,秦金泉自己却放了一个响屁。
他妻子就数落他,“这儿大个人了,咋这么没筋(修武方言,不合时宜、不知羞丑),你没看见孩子还在跟前哩,你就这样(放肆)。”
秦金泉红着脸辩解道:“我了?我了?不是我了。”
他老婆就反问他:“不是你,是谁了?”
秦金泉说:“不是我,是眼儿了。”
他的长子小名叫眼儿。当时年幼,人也老实,在旁边听见了,委屈地直嚷嚷道:“不是我,谁知道是哪个货放的屁。”
眼儿的母亲,轻轻拍打了一下他的肩膀,数落道:“你这孩儿,口无遮拦。”
秦金泉赶忙对红毛解释道:“孩儿,不是说你哩。我是说我的屁股眼儿。”
此事不知道被哪个小孩子听到了,就当成一个笑话,在村子里传开了。
红毛和小孬都是安生本分的人。
成儿却自小就有乃父之风,天生一个乐天派,从来不知道啥是忧愁。
有一次,秦金泉让成儿帮他看凉粉摊,照顾生意。
成儿此时正是屁股上拴“二踢脚”----贪玩坐不住的年纪。做生意,自然是有忙碌的时候,也有空闲的档口。
一到空闲的时候,趁着大人不注意,成儿就跑去玩耍了。
他父亲回来以后,眼看着找不到人,非常生气,就到处寻找他。
把他喊来以后,就开始嚷他,“你去干啥了?把摊儿留下不管啦!”
成儿也不反驳,却是一边走,一边唱,“戴个帽,蒯个蓝,拜(修武县方言,扔掉的意思)了勺,到家看看花老婆。不过三年生俩孩儿,一儿叫七儿,一儿叫活儿。一儿卖花红一儿卖桃。卖完花红卖完桃,两个兜兜装满钱。回家孝敬恁这个老汉。看你高兴不高兴?”
成儿的顺口溜,让秦金泉老汉哭笑不得,只好哈哈一笑,不了了之。
日本鬼子占领修武县城以后,由于遇到“鬼慌年”,加上蝗灾、水灾、匪灾、兵灾,物价飞涨,生活紧张,原本平稳的日子再也没有办法过去了,被逼无奈的秦成儿只得硬着头皮去了焦作西边的李封煤矿挖煤窑去了。
而在当时,由于煤矿安全设施太差,经常发生塌方、瓦斯等安全事故,挖煤工人每天都是提着脑袋过日子。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也不愿意来干这种担心吊胆的要命活儿。
秦成儿斗大的字不识一升,是个文盲。但是,由于他生来性格开朗,幽默恢谐,常常逗大家开心,很受大家的爱戴。
后来,秦成儿在李封煤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以后,他曾任李封矿(有的说是39号井)的供销科长。
解放初期,他的哥哥红毛和弟弟小孬经他介绍,也到李封煤矿参加了工作。
1960年在李封煤矿打铁的铁匠成俊德由于无处可去,找到了时任供销科长的秦成儿。
而这一年上半年,侯庄街的大食堂由于无米下锅,而全面解散,村子里许多人家里闹饥荒。
为了解决群众的生存问题,支部书记秦玉传找到了秦成儿,请求支援。
秦成儿多方打听、联系,为侯庄街安排了运送石头的活。
侯庄街借此机会,成立了由秦永远任队长,由曹守义、秦家义、闫四通、闫长华、荆挺宝、程高峰、薛全春等二十多人组成的平车队,专门为煤矿运送修砌巷道的石块,狠抓副业创收。
而同时,经秦成儿的介绍,成俊德携带一家老小顺利下户到了侯庄街,并且在村子里支起了铁匠炉。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量,成俊德新收下秦小岭、秦家有、秦光远等十多个徒弟,使铁器加工行业成为侯庄街的一大支柱产业。
1965年,在侯庄街大四清运动中,由于秦玉传被定为四不清干部,而被免除村支部书记职务,平车队被迫解散。
自1960年后半年至1965年上半年的四年多时间里,在生活最困难的年代,侯庄街平车队和铁匠炉两项,极大地增加了集体收入,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解决了燃眉之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一功劳,秦成儿功不可没。
2018年10月4日
�洋桥o�T��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