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

作者: conquer_jhf | 来源:发表于2023-09-06 23:25 被阅读0次

    1.横断研究设计:在同一个时间内,对不同年龄学生进行观测,比较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2.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3.个体差异: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4.学习:人类倾向或能力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5.动机: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状态。

    6.实验法实施要求

    (1)理论准备,实验全过程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做指导。

    (2)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设计,包括说明实验的目的、被试的选择和变量的操作(既要给出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要使研究的自变量可以进行操作)、变量的测定方式以及实验的步骤等。要注意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保证实验条件控制水平一致。

    (3)实验器材的准备和调试。,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可靠,性能是否正常。

    (4)对被试进行训练,让被试熟悉实验环境,理解实验的指导语,以及进入实验状态。

    (5)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加以解释和评价。

    7.儿童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经历的阶段。

    阶段零,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阶段一,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阶段二,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

    阶段三,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

    阶段四,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采择(12-15 岁以上)。

    8.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成熟决定论。他认为:

    (1)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其中成熟更为重要。

    (2)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少。(3)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

    9.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儿童品德发展“四阶段学说”的基础上,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户泛的调查研究,根据儿童的各种回答,对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进行划分,提出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前世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2)世俗水平:社会习俗的定向,秩序和法规定向;

    (3)后世俗水平:社会契约的定向,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sl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