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户外长跑俱乐部,已从最初的几个人,成长为一支20人的队伍。
这支队伍横跨美术、程序、策划、市场、财务等多个部门,是一群追逐青春、热爱运动、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中青年跑步爱好者。
我们在户外跑步,“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肌肉耐力一天天提高,跑步距离一步步延长,平均配速一分分加快,运动极限一次次超越。我们越跑越快乐,越跑越年轻,“生命在于运动”,此话一点不假。
俱乐部群里,总有小伙伴会分享自己的成绩。
“现在不突破几次,都说不过去。”
“周五我也要挑战9公里!”
“今天大突破,开始筹备8-10公里。”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的内心受到了感染,从而涌现出更进一步的野望——距离更长,速度更快。
幸运地,这两个目标在这短短的一周内,被我先后达成。
周二:13.14公里,用时01:09:32
周二跑完的13.14公里,是我参加华为运动app内的一个七夕线上跑活动。活动时间是在8月12日至9月5日,只要完成5.20km、13.14km或20.1314km,就能得到官方完赛电子证书和电子勋章。从数字上就能看出它们代表的含义,分别是“我爱你”,“一生一世”和“爱你一生一世”。
不过参加这次挑战,与爱情无关。除了群里小伙伴的激励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13.14只比10多了一个π的距离。我曾经最多跑过10公里,跑后自忖还有余力,多出的这点零头应该可以一试。说实在的,我自己一个人跑还是有些发憷。即便只多一个π的距离,在跑道上也是整整六圈多。幸好群里一名跑过几次半马的小伙伴佳伟,打算陪我跑完全程,给我的内心增加了一份信心。
增加信心的方法有很多种,《跑步治愈》这本书就教给了我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名为“调整中点位置“。比如我们在进行半程马拉松时,需要跑步21公里,跑到12公里处相当于跑了一半。很多人在跑剩下的一半时,会发现要比之前跑得更累,跑得更煎熬,这是一个人正常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调整中点位置”这一方法来重新调节心理预期。比如跑10公里,我们将中点位置设定为7公里;跑21公里,将中点设定为17公里,以此来分配自己的精力。在这次跑步中,我给自己设定10km为自己的中点位置。
前5km我使用轻松跑的节奏,跑起来一点也不累,还有余力和小伙伴闲聊。我们一起越过一个个跑者,一起观察形形色色的路人,一起欣赏天上的蓝天、白云和迎风飘扬的风筝。最为养眼的是一只白色大风筝,像是水母又像是章鱼,气鼓鼓的,很是拉风,像在天空中遨游一般。那时我心里想,我们这些跑者不也一样吗!在跑道上奔驰,自由自在,感受着秋日的微风,清爽而舒适。
后5km我就没有之前的雅兴了。脚步开始变得沉重,呼吸开始变得急促。我们不再说话,只将精力集中于最终的目标。我们绕着石景山游乐园南门外的环形跑道,一圈、一圈、再一圈地跑。我们总在某个点,遇到这个人,在另一点遇到那个人,我们仿佛被置入了一个无限轮回的异度空间,每一圈都在重复做着同一件事。就像是中了宇智波鼬的幻术伊邪那美,一直不断地跑下去。唯有耳机传来的语音播报,通知我跑了多少路程,才让我脱离伊邪那美的支配,重返现实世界。
10公里了,终于跑了“一半”,还有最后的π公里。整数跑完了,零头也就没什么了!说什么今天也要跑完!我的信心爆棚,迈开双腿,增加频率,速度提升。向前维持跑了二十米,速度却突然降了下来。我的腿变得更加沉重,像是被灌入了水泥,每跑一步,腿上的肌肉都会发酸发麻,让我无法继续提速。看来还不到冲刺的时候,我过于相信自己的体力了。
为了发泄心中的沉闷,缓解肌肉压力,我们高声大喊:“啊啊啊啊……”。我们互相鼓劲:“加油加油”。我们不在乎路人诧异的目光,我们速度不减,坚持到了11km处……
这时,我们身边突然出现了两名大汉。他们一身壮硕的肌肉,以我们两倍的速度越过我们。10米、20米、30米……他们逐渐与我们拉开距离。我目送着他们渐渐远去,心里说不出的沮丧,一口气就这样泄了出来。我不再保持匀速,脚步慢了下来。我知道他们是和我们一起跑的,比我们还要早几分钟。只不过他们是出去跑,这会儿刚刚回来。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意识到不应该与别人比较,而是应该将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我马上清除杂念,调整呼吸,继续跑步。
佳伟看我慢了下来,回过头跟我说:“跑步时,要咬牙切齿!不要张嘴呼吸。张嘴意味着会增加部分阻力,不知不觉中减慢速度。”
我照做了,不再说话。感觉好受些了,体力也稍微有些恢复。但身体还是累,脚步还是沉。而且,我感觉全身在发冷,真的是在发冷,就像发烧一样。一般跑步都是越跑越热,我在前11公里也是这样。但从12公里开始,我的全身发冷,体表温度在下降,这我想到了今年马拉松的事故。想必那几十人,就是因为天气恶劣,体表温度下降,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过,还有最后的1公里了,也就是两圈。天气并不差,距离也没那么长,我坚持着加快了脚步。终点就在前方,胜利即将到来。
终于,耳机传来达成目标的提示。我慢慢减速,喘着气,由跑步切换为走路。我打开手机,13.14公里的目标达成。我获得了七夕活动勋章,并突破了10公里的最快速度和历史最远距离。
周四:5公里,用时23:08
周二挑战了个人长跑的最远距离,经过一天的充分休息后,身体已无大碍。为了年底成功挑战半马,我还需要增加自己在较快速度下的耐力。因此,我决定在周四进行以提升耐力为目标的跑步训练。在许多跑步书籍中,这种跑步训练称之为“节奏跑”。
节奏跑又名乳酸门槛跑,目的是通过运动强度的提高,使人体达到代谢乳酸的阈值,以提升身体清除乳酸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在某个强度的配速下能维持得更久,且能在某段时间内达到更高的配速。
为了保持更快的速度,只能牺牲一部分距离达成目标,因此我设定这次训练距离为5公里。
这天,和小伙伴楼下集合的时候,佳伟跟我说,这次不陪我们跑了。他要达成个人的突破——10公里的最快速度。哈,我们居然想到了一块,只不过他的路程是我的两倍。
前文说过,佳伟曾跑过几次半马,因此自然成为了我们队伍中的领跑者。他长着一副李荣浩的面孔,却比前者多了几分坚毅。跑步时,他常穿一身黑色运动套装(T恤、短裤、紧身裤的组合),右手紧紧地握住手机。他的手机外放着节奏极快的动感音乐,使得他的跑步节奏也如韵律般优美。我了解到每次他跑完步回去,都会进行几十个俯卧撑、引体向上和其它的一些无氧运动练习。其实这才是提升跑步能力的准确做法。
有很多跑者,和我一样,只是跑步,而不采取其它辅助训练。这样虽然也能提升跑步成绩,增强心肺功能,减脂健身,但比起同时进行无氧训练的跑者,提升水平有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若要跑得更快更远,除了心肺能力,还需要肌肉的支撑。尤其是对于膝关节起到保护作用的腿部肌肉。长时间跑步,腿部肌肉耐力不足,不能通过收缩来分担压力,就会将压力作用到膝盖,从而导致疼痛。所以,佳伟的跑步训练方式非常值得学习。
我们这次一共四个人一起跑步。除了我和佳伟外,还有一个昵称叫“空白格”的彪形大汉和一个纤细小巧的程序妹子。做完了热身运动,我们开始起跑。为了追求速度,我和佳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
我了解佳伟的速度,自忖肯定跟不上。因此任他和我距离逐渐拉远,没跟着他的节奏跑。但他的节奏也确实影响了我,让我比平时跑得快了一些。空白格在我身后紧跟着我,他这次没有打算突破,但也想稍微挑战一下自己。跟我跑了几圈后,他的速度才逐渐慢了下来。唯一的女生,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跑,没受我们的影响,这一点难能可贵。跑步就是要和自己对抗。要在一次次的跑步中突破自我,实现个人能力的超越。
在前面的几圈,我的速度越来越慢,气喘吁吁,脚步沉重,这与我周二的跑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我意识到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那就是前两圈应该跑慢些,等身体适应了跑步的节奏,再逐步加快速度。一开始铆足了劲,一口气倒不上来,越是想维持速度,速度反而越慢。
这次我没戴手环,不了解自己的心跳。不过,我自我觉察,应该是过了乳酸阈值线了。我追求速度,但一味硬来只会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下意识地减慢了速度,让身体可以适应跑步的节奏。这样维持了两圈后,我的体力有了一定的恢复,竟然可以逐渐加速。小风向我呼呼地吹,景色向后冉冉地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仿佛进入一种物我两忘之境界,我已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我想这正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吧。
诶,前面不是佳伟吗?我和他的距离在逐渐减少。若是在平时,他不应该是这个速度啊。看来前两圈他也跑快了,哈哈。
在我跑步的这个环形跑道,两圈大致是一公里。在最后一圈的后半段,我开始以百米速度冲刺,实现了5km最佳速度23分08秒。佳伟也在最后完成了个人10公里的最快速度47分44秒。
都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但我想说,一个人跑步,跑得不快也不远,小伙伴们一起跑步,可以跑得更快和更远。
行动起来吧!一起跑步吧!让我们开创自己的一片天,拥抱青春,共创辉煌!
Just do it!
Run,i'm lovin' i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