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是我近两年读书的真实写照。
从遇到问题(比如孩子突然开始在意外表)→读书寻找答案(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到了)→回到生活本身(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都不同)→结合实际分享感悟(自己复盘也给别人带来启发)
002 靠“笔记、收藏”式读书,等于没读
曾经,我以为摘抄、收藏就是知识储存,其实不过是文字搬运工。
凡有触动,必然有思考,有实际相结合,更能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如此,才为真正内化。
003 好书都自带使命
比如大多心灵鸡汤无非就是在说“正确的废话”,除了让你一时激情澎湃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真正的好书,一定是能让你看到希望,看到解决的方向,并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变。
004 “畏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某本书产生畏难情绪,这是正常反应。可能是你的阅历和认知暂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但一定不要轻易就放弃。
你可以去听书、阅读拆书,看看别人是如何理解的;也可以暂时放下,过段时间再读,可能感受就不一样了。
005 一味求快不可取
快速阅读是建立在对某一领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若只是纯粹求快,根本没有时间去判断对错,更别提文字逻辑性强不强了。
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阅读技巧,慢慢读,慢慢体会,才能让价值内化。
006 别忽视底层积累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能力又决定了你能否真正读懂一本书,所以底层积累很重要。
比如妻子跟你诉说工作烦恼,你直接就给出一系列建议。而我们学了心理学之后,了解了妻子诉说背后的真正需求,只需要给个拥抱足以。
总之,正如作者所说:“读书不一定能使你成为影响世界的伟人,但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