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书记录:
1.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已读完
2. 《数据分析 企业的贤内助》1-5章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1. 全书结构与内容
从书名看来,我以为这也是一本介绍阅读方法的书,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并不是,除了序篇回答了读者经常遇到的几个有关的读书问题后,这本书的主体部分在介绍作者如何提炼知识点、拆解书的,其中很多知识点来自于《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这本书的知识点很多很多,也可能是我读得不认真,所以主体部分的思考模型、方法论等都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2. 读书心得体会
这本书的序篇我是认真读了的,因为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到有效的阅读方法,而在序篇部分作者专门针对读者们可能遇到的读书困惑做了解释,比如怎样读书?读了就忘?不会分享等问题。
自从参加叶子自律成长营,并读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之后,与简友定下了“100天读完33本书”的计划,潜意识里关注的是读书的数量,但发现如果读书只关注数量,我可能一本还没读完就把前面的内容给忘了,而且我读的书更多的是电子版的,不方便浏览目录、翻页等,但速度一降下来,一周能读完一本书就很不错了,所以慢慢地出现了读书困惑,如何快速读完一本书、从而实现“100天读完33本书”的计划?关于追求读书数量问题,作者给出的解答是这样的:
我 觉得大部分人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攀比读书的数量,每个人阅读层次不同, 方法不同, 不适合去攀比。 有些人读书读得 多, 但一直停留在阅读观点而不是批判性思考的层面上, 读得多收获未必大, 还不 如那些 把一本好书 读通透的人, 所以古人说读通“ 半部论语治天下”, 就是这个意思。
秋叶.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pp. 5-6).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Kindle 版本.
所以,接下来我将会对自己的阅读方法做一些调整,每天的阅读小目标是读懂一个知识点并做好记录就好,不能太过关注阅读数量,要重视读书效果,并多去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最终形成自己的“个人图书馆”,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3. 好句摘抄
别人 的 经典 阅读 体验 未必 就 适合 现 在的 你, 如果 你 发现 所谓 经典 好书 你 读 不 进去, 又不 是你 的 专业 必修 书, 不必 强求 去 读, 放 一 放, 等 以后 缘分 到了 再读。 一辈子 都没 有缘 分 也没 有关系, 人类 历史 文化 博大精深, 我们 每个人 能 汲取 一 小部分 就 已经 受用 无穷 了。
读 实 用的 书, 第一 层 境界 是你 看得 懂 别人 的 道理, 第二层 境界 是 自己 能 照着 讲出来, 第三 层 境界 是 自己 能有 意识 去 运用, 第四 层 境界 是 能用 自己的 话 总结 出来。 达到 第四 层 境界 了, 恭喜 你, 这道 理 总算 属于 你了!
至于 那些 让你 感到 醍醐灌顶 的 书, 也不 是真 的 带给 你 成长。 有些 书 之所以 让你 感觉 收益 大, 也许 只是 因为 它是 你处 于 改变 临界点 时 恰好 出现 的 那 一本。 看书 只能 打开 视野, 解开 思维 盲区, 但是 一个人 要 改变 自己 必须 通过 行动。
不要 总是 在 救火, 而 是要 搞 明白 为什么 会 起火; 学会 让 自己 能 适当 抽 离 事务 性 工作, 为 自己的 未来 做 更长 远的 规划。
我们 常常 说 在工作中, 身 累 不 可怕, 心 累 才是 累。 如果 身体 疲劳 但 看得见 自己的 工作 有条不紊 地 在被 推进, 不但 不会 觉得 疲惫, 还会 产生 巨大 的 动力 坚持 做 到底。
不要因为害怕遇到糟糕的后果而不做 决定, 也不要指望做出一个好的决定事情就会自动变好, 你需要不断努力, 让你一开始正确的决定真正得以 实现。
普通人 对待 时间管理 的 一个 误区 反而是, 越是 觉得 压力 大, 越 把 时间 全部 用于 对付 压力; 越是 把 时间 全部 用来 对付 压力, 越是 觉得 生 活了 无 乐趣; 越是 觉得 生 活了 无 乐趣, 越 对 压力 索然 寡味 无力 挑战; 越是 无力 挑战 越是 整个 人身 心 疲惫, 效率 低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