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个人篇有哪些核心总结?
第一,最可怕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
是不是听完个人模块,你就把这些能力,自动复制到自己体内了呢?这并不现实。
我在“知识技能态度”里讲过,知识(Knowledge),比如数学知识,商业知识,是靠大脑来学的,学习的方法是“记忆”;技能(Skill),比如演讲能力、写作能力,是要靠手来学的,学习的方法是“练习”。能力的获得,符合我在“不断更新”里讲到的“时间律”:能力这东西,偷不来、抢不来、要不来、买不来,获得它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时间换来。
用高效而可怕的勤奋,把时间换成能力,就是获得能力的能力。
1993年,复旦大学在新加坡狮城舌战辩论赛上为中国赢得冠军,蒋昌建引用了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掀起了那一代学子的辩论热潮。我当时在读高中,被学校抓去参加辩论赛。我平常也主持不少活动,但辩论和主持不同,需要急智。稍微犹豫1秒,别人就站起来了,你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整场辩论会结束,我只在最后致谢的时候,站起来对对方说了两个字:谢谢。这成了我的奇耻大辱。我意识到,没有什么能力,是可以不通过练习就能获得的。于是我专门找来各种各样的辩论会视频学习,并找一切机会练习。读大学时,我最终获得了南京大学的最佳辩手。我知道,这个称号,是用“高效而可怕的勤奋”换来的。
很多人说,润总你演讲很棒。我在2015年,讲了126天课,每天6小时;2016年因为开始做《5分钟商学院》,减少了,但也讲了93天。很多人说,润总你文章写得真好。我第一篇公开发表并拿到稿费的文章,发表于23年前。之后,我坚持写作20年,期间写过1本诗集、2本小说、出过5本书,写出《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时,我已经坚持写作12年。因此今天,才能不断更的每天给大家输出《刘润·5分钟商学院》。
所以,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和其他《5商》同学一起,组织演讲俱乐部,开始讲,公开地讲,持续公开地讲;从现在开始,在微信公众号,或者简书上开始写作,公开地写,持续公开地写。
第二,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
人最大的悲哀,是在低层次上早早形成了自己的逻辑闭环。
比如,提到演讲时,我讲到一个认知,“表达欲很强的人,是做不好演讲的”。为什么?因为演讲不是让自己酣畅淋漓地表达,而是让听众醍醐灌顶地吸收。所以,演讲的中心,不是你,而是听众。你需要克制自己的表达欲,让听众舒服。如果这个认知改不过来,你也能讲话,但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演讲高手。
比如,提到阅读时,我讲到一个认知,“把书从头读到尾的人,是不懂学习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也不是从头到尾写一本书的。他是先定主题,再画结构,再做目录,然后一章一章地写。你读书也应该一样。目录,其实是这本书的骨架,章节是这本书的血肉。作为咨询顾问,我必须高效、快速地学习,每年至少读100本书。我的读书方法是,买10本同类书籍,对着目录画出结构图,然后快速阅读补充,再请教业内专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是把学科书籍当小说。
再比如,提到创新时,我讲到一个认知,“创新未必是被苹果砸中脑袋,而可能恰恰是用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我讲到过把洗衣液里的活性成分拿掉,变成“洗不干净衣服的洗衣液”,最后创新出“衣物清新剂”的案例。
你可以回到个人模块,在每一讲寻找这些认知,让自己真正获得巨大的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