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佩服那些能在公司待五到十年的人的。其实仔细考虑下来,为啥有人能在公司待五年以上,甚至十年十几年的,我认为无非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公司有其他公司相比没有的资源优势,你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有的厉害的高手还能把资源变现成自己的。
第二,公司待遇整体还不错,薪水比较高,收入稳定,这种情况下对于经济压力大的人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在公司待的久了,已经形成惯性,把各种理想啊、追求等都磨平了,锐气没了,不愿意再去找新工作,再去换了。
第四,公司工作氛围不错,工作不辛苦,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没有勾心斗角,没有那么多猫腻和潜规则。
仔细算下来,按照我的工作履历,我在一家公司没有待超过五年的。不过,我身边有同事在一家有持续待过这么长时间的。我从事的是出版行业,坐标北京,下面具体来说一下。
前同事A,男生,专科,做发行出身,80后。辞职后来到南方某省出版社在北京的分公司(驻京办),也是做发行,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是驻京办接待工作。每年负责总部领导来京办理事务。一般出版业的事务,每年做两次大的书展活动,其次就是作者资源等各种资源的开拓和维护,第三,就是每年社里申报的重大选题,需要疏通和走动,尽快掌握进度,以便安排出版计划和任务。所以,A在那里做了十几年了,从这家驻京办一成立就来到这里,一直干到现在,每年的工作就是那些,薪水待遇还不错,再加上年终奖不少,工作压力也不大,管他的领导都在总部,所以他待在驻京办很舒服,还是副主任,隶属于总部待遇,一直就在那里工作,虽然分公司几经人事沉浮,中间受了一些委屈,但总体他很满意。
前同事B,女生,本科,双学位,跟我年龄差不多,80后,从民营发行公司辞职,目的想到正规出版社锻炼一下,然后图发展的。她是被同事A招募到公司的,在公司负责财务、行政、招聘、印务等一摊子杂事,用她的话说,一直做了八年,工资没有涨多少,隶属于分公司待遇。中间因为怀孕,被调整岗位做了编辑。其实她不太适合做编辑,她更适合做业务,跟人打交道。后来2017年底辞职走了。她老公一直不工作,说什么要等以前的500万(具体详情见我专栏写的《等500万的全职奶爸),因为有了孩子,花销各方面都大,先头她想辞职,她老公管的宽不干,就是不让辞职,还说整天谈业务打扮的花枝招展,他怕老婆在外面有人,就死活不让她换工作,但他自己死活不上班。然而她在公司待的很不开心,分公司主管老找她麻烦,把她当成同事A的亲信,鸡蛋里挑骨头,还经常说谁家没孩子有那么娇气吗的,并以此为理由拒绝请假给她。就这样用她的话说过的紧巴巴的,最后到孩子三岁,盖上幼儿园了,夫妻俩吵架几次,她辞职到之前的发行公司做总裁助理,现在年薪20万,总算开始好日子了。
前同事C,女,工作后考的普通大学研究生,70后,跟A和B一个公司的,在公司干了快十年了。她来了两三年的时间,赶上分公司人事变动,她经过AB推荐当上了分公司主管。有人说她是靠总部老大潜规则上位,有人说她运气好做了一本卖了两万册的书脱颖而出,具体不清楚。先头他们三个关系不错,后来她上位后跟他们两个关系疏远,甚至把他俩当成威胁,不断制造事端。总部新领导上任后,她这个旧人不管新老大对她怎么不满,怎么刁难,她都不辞职,因为她在那里除了薪水不错,还在分公司一亩三分地里可以施展自己的小手段和各种算计下属,而且依靠负责人的优势还有一些灰色收入。她家孩子都上初中了,各方面花销比较大,也是她坚持的重要原因。
朋友D,男,70后,名校博士毕业,家庭条件不好,在学校兼职期间曾作过新东方某大佬的助理。他毕业后选择了一家国字头的出版社,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几年,最初是单位能给他落京户。后来,他就在那里干,做过一些获奖的书,几年下来评上了副编审,做到了部门主编。后来他跟公司谈新的模式,找一些合作伙伴合作出版,自己对风向标很敏感,早早为自己考虑,很快从编辑转向学者,依托这家大社背靠的国家部委优势,转向网文评论评价,所以这些年下来,工作早已不是他的主业。虽然他的主业做得不太好,也被领导点名批评,但他很能沉得住气。他开始在网文领域拓展,不仅把自己包装进了中国文联,还被各地部门邀请去讲网文评论评价,讲课费貌似不少,除此之外,接了不少国家课题,跟大的网文公司比如阅文集团、阿里文学等关系搞得不错。依托这些关系,不论领导换了多成谁,他都屹立不倒,而且还特别受热捧。这个朋友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前同事E,70后,女,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在一家大的出版公司现在干了十几年了。每年公司都不断对绩效考核进行变革,一变革工资就会降一些。她在那里每年都能应对坐下来,从最初做初审的责编,现在成为了做复审的高级编辑。夫妻俩在北京买了房,之前孩子小各种开销多,所以不敢贸然辞职。今年孩子考上了北京101中学,压力小了很多,她已经形成惯性,觉得在那里很不错,就继续干。
总之,不论是在一家公司死磕多年,还是换新公司,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至于怎么选择,每个人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条件和公司能提供的资源禀赋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不是盲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