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部好片,印度男神阿米尔·汗主演的口碑强作《摔跤吧!爸爸》,尽管在中国排片量不尽如人意,却凭借炸裂朋友圈和各大影评网站的超强口碑,几乎可以锁定今年院线口碑最佳电影,预测又是部靠小伙伴口碑带动票房收入的真正佳作。
《摔跤吧!爸爸》根据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事迹改编,是一部讲述女性为自己争取命运自主权并赢得尊严的励志喜剧电影:马哈维亚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之后,本来希望有儿子可以帮他完成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的梦想,结果妻子却为他连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马哈维亚意外发现孩子身上的天赋,最终将两个女儿培养成了世界级的冠军选手。
《摔跤吧!爸爸》不止是故事本身励志热血,戏外演员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更加令人敬佩。阿米尔·汗在片中需要演绎男主角19岁、29岁和55岁三个年龄段。为此,他先是完成了角色19岁的青年戏份;随后在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演出该角色55岁时发福的状态,此时阿米尔·汗的体重已达到了97公斤,体脂含量37%,俨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最后为了贴合该角色29岁摔跤手生涯黄金时期的体型,阿米尔·汗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不仅减掉了25公斤的赘肉,体脂降到9.8%,更学习摔跤技巧,练出了拥有八块腹肌的魔鬼身材。
他这段增肥又减肥的经历被做成短片放到网上,成为了网友们口中的励志典范,有观众感慨:“阿米尔·汗太敬业了,为了一闪而过的几秒就把自己的身材从肥胖练成魔鬼,好演员都是用生命在演戏啊。”
网上有说这是真男权视角下的伪女权,两个女儿起初完全对摔跤是没有任何兴趣的,父亲却为了自己的梦想对女儿们严苛教练,与其说后来吉塔作为印度女性自立自强的新代表赢得了比赛赢得了尊重,倒不如说是吉塔在父亲这个不容反抗的男权威严下成就了父亲的梦想。其实看完全片,我除了为在印度这样一个男女社会地位极其不平等的国家能够有如此杰出的女性偶像而感动外,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全片满溢的浓浓的父爱,那种真挚又强烈的父女之情。所以说影片男权女权父权夫权的都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影片里刻画的全人类为之动容不分国界的伟大的父爱,如山般屹立不倒,遮风挡雨的坚强的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其实在成为父亲之前,我们的爸爸也只不过是个有梦想有激情的青春男儿,就像影片中的马哈维亚一样,他的梦想就是能够代表印度赢得国际比赛的金牌,站在国际比赛的领奖台上听乐队奏响印度国歌。作为一个已经在印度国内取得了骄人战绩的全国冠军摔跤手,却因为印度体育局的腐败和经济窘迫的家庭负担,无法坚持完成自己的理想,马哈维亚不得不放弃天分,放弃骨子里流淌的国际金牌冠军梦,回归家庭。中国版的《摔跤吧!爸爸》对马哈维亚从青年到中年这期间的事业变故及家庭境遇几乎没有交代,删减版造成了故事流畅性的缺失,有些遗憾。但是我相信马哈维亚放弃的选择是无奈之选,也是他开始拼了命的想要儿子的初衷,因为想要儿子继承他的衣钵,继续练习摔跤,有朝一日能够站在国际大赛的领奖台上。这个“重男轻女”的想法倒并不雷同于印度主流社会观念,而是马哈维亚固执的冠军梦,所以我个人并不认同有些影评人关于该片“真男权”的说法。也正因为印度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大多数女性没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男女平等只是一纸空文,印度女性欺凌惨剧时有发生,所以当马哈维亚预见性的发掘出两个女儿的摔跤天分,不惜于让她们剪短发穿男服练习摔跤,在第一次比赛时与男性同场竞技遭到全场男性的嘲笑最终凭借实力赢得比赛等等,这一切一切的辛苦努力都显得如此弥足珍贵。因为女性身份,两个女儿无法进入正规的摔跤场地练习摔跤技能,父亲亲自割麦田撒土创造出自制的摔跤练习场;因为女性身份,两个女儿被拒绝参加第一次正规的摔跤比赛,父亲也不惜与主办方争执,最后无奈屈服于社会性别歧视的重压;因为女性身份,两个女儿即使已经获得了全国摔跤比赛冠军的殊荣被全村人热烈迎接,那些同为女性的印度传统女士投来的却尽是鄙夷和质疑的目光。。而这一切,身为父亲的马哈维亚承受的压力是不会轻易在女儿面前显露的,他要成为女儿的靠山,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尽可能给女儿创造更为有利的训练条件,甚至不惜挑战印度固有的社会观念和世俗规定,而他所做的一切还遭到了女儿们的叫苦连天的误解与反抗。影片中那段关于女儿太瘦弱必须得吃鸡肉补充营养增加能量的描绘,让人捧腹大笑,却笑中有泪,在印度这样宗教等级森严的社会,马哈维亚这种大胆的举动,付出的又岂止是本已经捉襟见肘的经济成本,全村人的不理解与嘲讽更是凸显出父亲的伟大坚定。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难是从娘胎里就开始的,许多母亲怀孕后都到医院进行胎儿性别测定,一旦查出是女婴,往往还在母亲腹中就被扼杀。而成长的过程中就可能遇到性侵害,并且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援助,使得强奸等犯罪行为在印度愈演愈烈。刚成年的女性就可能要被嫁做人妇,只为减轻家庭负担。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马哈维亚作为一位父亲,他的执念不仅是在培养两个有潜质的国家级优秀摔跤运动员,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够给女儿全新的不同的人生体验,真正成就属于她们的人生。而孩子毕竟是有惰性的,并不能够理解爸爸的劳苦用心,一开始,两个女儿对父亲的魔鬼训练是非常抵触的,直到她们参加了一场同龄女孩的婚礼。14岁的新娘对她们不无羡慕地说:“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就只让我做家务和烧饭,当我一满14岁就匆匆将我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就要过一辈子与扫帚炉灶相依为命的生活。”从此以后,两个女儿就开始了真正发自内心渴望成功的辛苦训练,为父亲,也为自己,实现更多人的梦想。影片的高潮是吉塔向英联邦运动会冠军发起挑战,父亲鼓励她:“你的对手不仅是那个澳大利亚选手,还有那些歧视女性的人!”这番话不仅激发了女儿无穷的斗志,也是在为印度乃至全世界的女性发声。一块金牌改变的不仅是一个女孩的命运,更让无数遭受性别歧视的印度女孩看到了希望。当我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眼泪水是真的在眼眶里打转,虽然我所在的中国现实社会可以说是亚洲难得的男女平等新社会,但是社会性别歧视的潜规则并没有完全消除,联想到自己和其他女性朋友因为已婚未育等情况遭受到的就业歧视,还有女人巨大的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的苛责压力,我内心是真的愤之不公哀之不幸却又依旧在努力为自己为女人发声的。
遗憾的是因为吉塔教练的善妒,父亲马哈维亚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见证女儿决赛夺冠的精彩全程,好在最后女儿赢得奖牌后的那刻,马哈维亚终于出现,四目相对的一瞬间,感动的泪水交汇,是对过去十年魔鬼训练的完美回馈,更是对这十年来父女相伴坚持梦想的最好诠释。女儿赢得国际摔跤比赛冠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感言是发自肺腑的---“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父亲赐予我的”,是对这份始终不会放弃抛弃自己的隐忍的深刻的父爱的夸奖,更是对父爱如山的真正的理解。当她在赛场享受众人的欢呼与掌声时,父亲在看台上永远是最兴奋最激动的那个观众;当她被所有人质疑首场必淘汰实力不够时,父亲会是那个每天5点爬起来为她们开小灶训练为她们包场看训练视频一帧帧回放教导传授技巧的最爱她们的魔鬼教练;当她面对强大对手艰巨挑战时,父亲是她内心深处最坚强的后盾最有力的依靠,即使终有一天她们不得不面对在没有父亲现场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比赛,但是父亲的谆谆教诲是她们刻在血液里的骄傲与执着,时刻引领着她们向胜利发起冲击。。。
父爱如山,那就是父亲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成就领奖台上最耀眼的明星女儿,自己笑中带泪,是女儿最忠诚的粉丝,最依赖的靠山。当女儿拥有自己人生最精彩的鲜花与掌声时,父亲却在人群背后默默的付出,默默的感动,默默的为女儿付出一切。
身为女儿,我也同样希望会是父亲此生最大的骄傲,像影片结尾马哈维亚那句终于说出口的“你们是我的骄傲”,不仅成全了父亲的光荣,更能够报答父亲此生对我毫无怨言的爱。
这辈子不会有另外一个男人能够像父亲一样毫无保留的视我为掌上明珠的去疼爱,去呵护,感谢这一生能够有此缘分,有幸成为父女,携手相伴几十年。
当我年少时,父亲会用他长长的背影支撑起我的未来;当父亲衰老时,我也希望我能够成为他这辈子最不会后悔的骄傲。
感谢阿米尔·汗男神,用《摔跤吧!爸爸》这样一部燃情励志的影片,感动这个五月,感动我们这些幸福的为自己为父亲为家人继续努力奋斗着的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