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迷学习-微观笔记2-分析生产者-2018-03-25

沉迷学习-微观笔记2-分析生产者-2018-03-25

作者: 浪人一松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14:17 被阅读45次

生产商什么情况下愿意生产?什么情况下不愿意生产?生产多少?怎么定价?生产的目标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研究生产者。

一:生产

1:短期生产曲线:边际产量。

在短期条件下,生产者来不及调整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的变量只有要素透入量和产量。

每投入1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就是边际产量。

比如一个工人一天生产1个瓶子,工人的劳动力就是生产要素。现在增加1个工人,结果两个工人1天只能生产1.8个瓶子。增加了1个工人,新增了0.8的产量。0.8这就是边际产量。人越多就越要协调人际关系,互相闲谈或者扯皮,造成生产效率下降,这就是边际产量递减。

两个工人生产了1.8个瓶子,平均每个人生产0.9个,平均产量就是0.9个瓶子。1.8就是总产量。

2: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随着投入的增加,厂商的产量会出现一个开始加速增加,然后减速增加,最后加速减少的过程。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

随着生产要素的投入,企业的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全部上升。但是边际产量很快就会达到最高点,然后持续下降最后为负数。

边际产量虽然开始下降,但是平均产量依然在上升,直到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就达到了最大值。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平均产量依然在不断上升中,每增加1单位的要素就会增加更多的产量,所有企业都会继续加大要素的投入来获得更多的产量

②:第二阶段,

平均产量开始逐渐下降,这就意味着每投入1单位要素,已经开始拉低平均产量。而总产量依然上升,直到边际产量降为0时,也就是再继续投入新的要素,不会增加任何产量了。这个阶段企业选择在最高产量到来之前停止增加产量。

③:第三阶段

企业每增加1单位要素,不但不带来收益,反而使得总产量开始减少。任何正常的企业在这个时候都会倾向于减少要素投入,使生产回到第二阶段。

3:三条曲线的关系

①:边际产量MP是总产量TP的斜率。当MP为正数时,TP增加,当MP在最高点时,TP的增速最快。当MP为负数时,TP开始减少。

②:平均产量AP是原点到TP上任意一点连线的斜率。当AP为0的时候,总产量TP也将为0。当AP在最高点的时候,TP的平均产量就到了极限。当TP在最高点时,总产量就到了极限。

③:当MP比AP高的时候,MP会把AP往上拉。当MP降低到比AP还要低的时候,MP就会把AP往下拉。

4:长期生产曲线

①:长期的条件变化。

在短期中厂商增加1种要素的投入来生产。当一种要素太多了以后,继续投入就不会增加产量。但是在长期中,要素是可以替换的。

②: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

当两种要素的组合产生相同的产量的组合就是等产量线。这个概念和无差异曲线类似,两种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

③: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K要素和L要素共同投入获得了产量Q,如果改变K和L的投入数量,一种要素减少时另一种要素就必须增加才能达到同样的产量。

K和L是可以替换的,但是换的越多效用就越少。一件商品的产生离不开劳动力与资本,如果缺乏劳动力,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来升级技术或者提高效率。这种替换越到后面资本付出的越多而替换的效果越差。

二:成本

1:三种成本

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理解的成本和一般人的理解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机会成本。

为了获取一项收益而放弃了另外一项收益就是机会成本。所以做投资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个项目能赚多少钱,还要看社会一般融资成本有多少。如果这个项目年化5%,但是银行理财年化都有8%,那这个项目就不值得投资。

②:沉没成本

一旦一个项目开始运行,先期投入的成本用来购买设备,租赁厂房,培训员工的投入就都是沉没成本,这些成本是不可能再退出来的。沉没成本可以被产量所摊薄。

③:可变成本

开始生产以后,投入1吨原料生产半吨产品,这个原料的成本就是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增加幅度还大于生产幅度。

2:成本最优组合

①: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

生产商用相同的成本可以买到的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等成本线和等预算线非常类似。描述的都是有限资源下的选择模型。

②:等成本线+等产量线=最优组合

最优组合

当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相切时,就可以获得在固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以及固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

3:成本曲线说明

成本曲线

①:固定成本FC+平均固定成本AFC。

固定成本FC属于沉没成本,一旦投入就难以抽离。无论生产多少,或者不生产,FC不变。产量越大,平摊的固定成本越小。

②:可变成本VC+平均可变成本AVC

为了生产1单位产品投入的1单位要素所花费的成本就是可变成本VC。VC可多可少,取决于生产者希望生产多少。VC的总量不断增加,但是平均可变成本AVC一开始由于规模生产而递减,但是后面超过了最佳产量后就会逐步上升。

③:总成本TC+平均总成本AC

总成本TC=固定成本FC+可变成本VC。所以TC和VC是平行的,间距永远是固定成本的数字。平均总成本A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但是AFC是一个均匀递减曲线,而AVC是先减后增的U型曲线。所以AC也是U型曲线,但是AC和AVC的间距是AFC,所以间距会由大到小。

④:边际成本MC。

每生产1单位产品所付出的成本,随着产量越大,成本先变小后变大。MC变化规律是所有上述成本变化的最初原因。厂商刚开始生产时,随着投入的增加,慢慢取得了规模效应,工人开始熟练,设备开始磨合,于是MC逐渐下降。但是超过临界点之后,人越多内耗越大,投入的资金越多浪费也开始增加。于是MC就开始逐渐上升。

4:成本曲线的关系

①:MC是TC和TVC的斜率。在MC的最低点,TC和TVC达到成本增速逐渐下降的最低点。过了这一点以后,MC就开始增加,而TC和TVC也开始加速上升。

②:AC是从原点到TC和TVC上任意一点连线的斜率。这和平均产量AP是一样的概念。AC的最低点之前,每多生产1单位的产品,平均成本都是减少的,但是最低点一过,没增加1单位的产品平均成本就开始增加。

③:MC低于AC和AVC时,AC和AVC也是逐渐下降的过程。等到MC开始超过AC和AVC时,就把AC和AVC向上拉起来了,这点也和边际产量MP与平常产量AP的关系露出一则。

5:成本的四个阶段

成本与产量的对应

和生产曲线类似的,成本曲线也有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正好与生产曲线的阶段相对应。

①:第一阶段

平均产量到达最高点时,平均可变成本最低。这是阶段厂商会继续增加投入加大生产。生产的越多产量越大成本也越低。

②:第二阶段

平均产量还在不断增加,而平均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最后产量达到饱和,边际产量为0,产量不再增加,只有成本不断增加,这时候厂商就会停止增加投入,减少可变成本的投入。

③:第三阶段

边际产量已经未负数,继续增加成本也只会减少产量。

6:从短期成本到长期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

在短期中投入要素超过零界点后成本就加速上升。这是由于企业的规模受限制,无法马上调整厂房,设施,人员素质这样的要素,如果在乡村小作坊里,一旦产量上升就会施展不开。

但是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通过扩产来提高自己的固定成本投入,如果这个产品确实卖的好,销量大,那就在工业园去建大厂,去京沪深去建立营销科研团队,去500强挖高管来。这样长期成本的增加速度又可以下降。

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就将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链接了起来形成长期成本。在这跟曲线上,所有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连成一根新的长期成本曲线。

三:供应

价格+成本=厂商选择。厂商依据什么来决定自己是否供应,供应多少?

1:利润最大化

充分竞争市场长期价格P不变

厂商生产的目标是为了利润最大化。在充分竞争市场中,价格P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产量Q多大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边际收益MR代表没多生产1单位产品所获得的受益。边际成本MC代表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所付出的成本。如果这个产品现在市场售价P=10元,则每卖出1单位商品MR=P=10元。

只要MC小于10元,那么厂商多生产1单为就会多赚钱,如果MC大于10元,厂商再继续生产就会减少收益。为了多赚钱,厂商只有在临界点MC=MR=P=10元的时候停止增加产量才能赚到最多的利润。

从图示也可以看出,厂商销售额就是价格P*数量Q的面积,厂商成本就是MC*数量Q的面积。而厂商利润则是(价格P-成本C)*数量Q,如果在Q1阶段就停止增加产量,则利润没有最大化。如果要在Q3阶段还继续生产,则最后的利润为负数,总利润减少。

2:三种价格下厂商的选择

在充分竞争市场中,商品的销售价格不会以厂商的最佳产量来订价,而是会以市场来订价。价格下降到什么程度厂商还会继续生产?下降到哪里厂商会停止生产?

①:如果价格P下降低于边际成本MC,只要P大于平均成本AC,那企业生产还是盈利的,就应该继续保持生产。

继续生产盈利

②:如果价格P下降到=平均成本AC,则厂商生产的全部利润用来支付全部成本。这种情况下厂商是不赚钱的。

由于平均成本A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固定成本AFC,只要价格P高于AVC,那么继续生产只是损失了AFC的部分,AVC部分还是挣钱的。这对于AFC投入特别大的企业尤其明显,比如石化炼厂,钢厂,液晶厂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依然需要继续生产,以降低AFC的损失。

比如平均成本AC=10元,AVC=8元,AFC=2元。现在销售价格P=9元。虽然小于平均成本AC,但是大于AVC,厂家每投入8元,销售9元,可以赚1元,这1元用来弥补AFC的损失。

继续生产减少固定成本的亏损

③:如果价格P下降到等于AVC的程度,那么继续生产和不生产就没有区别。如果下降超过AVC,越生产越亏本,就必须停止生产。

停止生产

3:短期供给曲线

短期供给曲线的边界

供给曲线是我们最开始学习的微观经济学去下。在任何图例中,供给曲线都没有从0开始供给的,原因何在?

因为当价格P低于AVC时,厂商就停止生产了。因此一条供给曲线的最低价格就是边际成本AVC。最低价格出现了,那均衡产量也就确定下来。

4:长期供给曲线。

充分竞争市场中长期供给曲线是平行线

微观经济学中讨论的长期状态中,所有生产者都是可加入和退出的。如果某商品的需求量大量上升导致价格走高,那么必然导致更多生产者的出现,把价格压下来。这样循环往复之后,长期供应曲线就成为了一条平行线。

在长期供给曲线中还要考虑两种不同的情况,或者说更为普遍的情况。就是随着新出现的生产者增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会增加或者减少的。

比如社会装修行业,虽然社会上装修公司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装修公司的老板利润长期总是维持在一个水平,但是装修工的人数却赶不上装修公司的速度。于是装修工的工资开始上涨,带动了装修价格的上涨。所以长期供给曲线也成了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或者化工行业,社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了化工原料的生产规模也原来越大,最后产能过剩,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原料价格反而下跌。长期供应曲线也就成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迷学习-微观笔记2-分析生产者-2018-03-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eh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