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上中学时,每个周日到下午三点时,内心开始煎熬,因为马上就要匆匆离家,自己骑车到镇上去上学了。
我从小就是一个恋家的人,记得小学一年级去上学,哭了有一个月的时间,有时还是妈妈拿棒子撵着才流着泪离家的。
到了初中,我考上了镇上的重点中学,离家有几十里,骑自行车要大半小时,所以周日一般四点多就要出发赶往学校住宿和晚修。
那时爷爷还健在,他会为我准备一点简单的晚餐,常是中午吃剩的饭,打上个鸡蛋,撒上一把菜心粒,再加上点酱油,下锅翻炒几下,就是难得的美味。
临行前爷爷会帮我把书包和米绑在车后座上,还会塞给我二元钱让我在学校买零食吃,可我常常到了周六又把钱带回来了,因为知道家里不富裕,我从小就很节约。当然也有时忍不住用掉了几角,买个汽水之类的饮料喝。
那时上中学已经算是成年人了,汽车也不多,大人们都去上班,不会有人送我们上学。不管刮风下雨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独自上学。或披着夕阳慢悠悠地边骑边看风景边想家,或冒着风雨匆匆忙忙飞驰而去边担心明天的测验边想着如果不用上学多好。
记得这段上学的路也是充满了眷恋的,有时不觉在夕阳清风中洒下眼泪。因为傍晚的余晖传递的是回巢的信息,而我却在此时离家。我想那种愁肠是千年不变的,要不怎么马致远会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崔颢吟唱"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万里风光无限抵不过一腔思乡愁情啊!
今天在这下午三点时分,又要为儿子准备羹汤和饭菜,五点就要驾车送他去学校。现在中学生上学放学都像幼儿园一样,上学要送到校门,放学要从老师手中把人领走,不知道是现在危险多了,还是孩子们变金贵了。有时想锻炼一下孩子,让他自己骑车上学,学校是不允许的,因为怕出了问题学校要被追责。
孩子要离家了,不知道他有没有不舍,我想应该是有的,只是他和我当年一样也从来不把不舍表现出来而已。
陪伴大儿子的时候会越来越少了,上了大学一年应该也回不来几次,工作后如果不留在家乡工作,回家的时候就更少了。
望着儿子日渐高大的身影,就知道这一次又一次的目送将是多么的弥足珍贵。"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还是那样的山,还是那样的水,还是那样的午后夕阳,不一样又似一样的是那离愁。
但愁中有喜,因为这一次次的离别,象征的是一点点的成长。不变的是那亘古流传的亲情,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