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开始了思绪有点多的一天。
新版的绩效考核虽然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但是你更想知道的是自己怎么样能够在有限的精力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相比于发展成熟的企业,创业型公司的变化是非常快的,这让身处其中的你,感受一家公司的蜕变和成长-从轻松愉快的成长初期,步入压力与日俱增的快速成长中期。
正如成长意味着要历经改变,免不了一番疼痛。一家企业处于商业市场中,免不了要增加商业化的程度,在变化中经历一番动荡。创业公司发展极快,就你来到这里1年不到,已经有种千帆过尽的感觉。
从一家上市公司辞职,迈入这家创业型公司,经历这家公司从未上市走到上市,贡献了好些假期时光,埋头工作。
选择它是因为一直对它抱有蛮大的期待,觉得它会一直这样与众不同地存在着,毕竟工作氛围轻松愉快,薪酬待遇也比较恰当。让身处其中的人,能够处在比较快乐的工作状态中赚到钱。不过最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身上的疲态和和产品类型的多样迸发,很多东西都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看起来每个人开始要付出比之前多得多的努力,才可能享受到和之前一样的待遇。这里面是有隐约埋藏这一丝不融洽的,而我还是要每次在动荡的过程中适应,这次也不例外。
这适应的点,除了接受这样的变化,在现有条件,现有游戏规则下要怎样付出同样的精力把这份工作高效地做好;还有就是思考自己想去的方向,毕竟平台只能够提供给你一个地儿,你想要往什么方向,始终是自己该找,该走自己的路。
第一点是当下面对复杂到极致,看着处处都是赚钱的考核点。你可以为了赚到里面的投入大量的精力,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思考设计怎样的系统,在预计的时间投入内,可以优雅地敲击到尽可能多的点。提升工作效率,尽量不让工作侵占个人的生活空间。
在得知自己的工作量有可调控地上升一个台阶后,可以开始思考每个环节可复制的操作了,对每个环节做系统的总结。还有工作时间内能够发展的技能。
第二点是在思考自己的去向问题,是否还要继续留在这家公司,留在这个岗位上,已经这个岗位的发展空间是否是我想要获得的,我想要怎样性质的工作,可以去往哪个平台发展,工作时间之外我确切要去提升哪些点以通往这条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点有很多,也急不在这时给出答案。
毕竟是一场拉锯战。纵使想要跳脱,那也是步步为营。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掌托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