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读了半年才把这本所谓的畅销书读完了,总的来说前面几章还是有一些眼前一亮的东西,后半部分简直就是胡编乱凑了,通书就是知乎常见的掉书袋抖机灵写法,列举名人名句,然后加上一些自己语言串起来,可以说是常见的网络出版物套路呀。
读完之后大概有以下几点自己认为有帮助的吧:
- 尽量少做半衰期短的事情。
- 多读经典
- 对时间要郑重,对物品要尊重,对目标要具体化。
- 保持一项爱好
- 不要害怕改变
-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想好了马上行动。
- 你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
- 工作中可以用图层工作法。
- 重要两事:记住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每做完一件事就汇总复盘。
- 学会对信息进行解码,说了什么,是什么,内部是怎么样的。
以下是完整的笔记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尽量少做半衰期短的事情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 多读经典
- 对待时间要“郑重”
- 对待物品要“尊重”
- 对长期目标要具体化
保持一项爱好
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比如学英语)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能够勇敢地以“985”高校学生中的中档乃至高档水准来要求自己才是更恰当的做法,他也一定会从中受益。
不要害怕改变
现在的我,不过是无数个“可能的我”中的一个样品。
- 试试为自己设计一个有关“人生”的故事。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 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想好了马上就行动!
人的一生也可以是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MVP。
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
比如微信,苹果的产品,任何一个APP在上线的时候都是有很bug和不足的。
图层工作法
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先把硬核解决。比如先设计PPT的架构。
然后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比如先把Word和PPT的文字搞好,再到排版,再插图。
- 先把核心区工作解决,再按不同类型分层处理工作。
写小说
一部小说通常有三个图层:叙述、描写和对话。叙述负责情节的推进,描写主要用于分为的营造,对话则用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冲突。
- 一个作家完全有可能先把小说从头到尾的叙述部分写好,在营造气氛,在精心雕琢对话。
写论文
核心论点以及逻辑架构、用于解释说明的案例和故事、必要的模型图和概念图。
重要两件事
每次入住宾馆,先看门背后的楼层结构图,记住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
每做完一件事,脑子里回想一下,做一个回顾总结,也就是“复盘”。
知识创造的过程,其实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类似于只是的内化,即通过实际的学习来掌握书中的知识,二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则是知识的显化。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对行动进行知识的反思,把那些原本并非用语言承载的知识,用语言归纳和总结出来。而这些只是一旦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容易被反复使用和迁移到其他应用场景中。
反思点
- 保证及时性;
- 梳理反应链;
- 关注意外现象;
对信息的解码
- 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原本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 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基于样例的学习方法
把学习材料当做可供主动观摩和探究的“样例”,比如探究一部作品何以写得如此明白晓畅,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形态分析表格(创意表格)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突出技能的人才,而不是通才。
仔细观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号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