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我,终于学会和自己的情绪愉快相处了
文|书歌谣
我和猫先生性格很相似,都属于集敏感、纠结于一体的内向型人格。不同的是猫先生至今一直认为内向很不好,甚至很怕乐宝和我们一样长成内向的姑娘,而我从过去的以内向为耻,到现在坦然接受自己的内向,并且乐在其中。
01 天生内向安静,也曾想变得外向活泼
天生胆怯,沉默寡言的我,小时候就经常被邻居向我妈控诉:这孩子真没礼貌,见人了也不打招呼。
上学时,是绝对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上台表演更是恐怖的事,如果不幸被点名,只好硬着头皮小声回答,答完坐下发现脸是烫的,手是抖的。
老师的评语里也总是有内向安静的字眼。
但小时候觉得也还好,无论独处还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都很自在开心。
到中学后开始变得敏感被动,发现交朋友没那么容易了。
上大学后周遭都充斥着对外向者的赞美与肯定,对内向者的同情和怜悯。在他们的眼里:外向的人擅长交际、待人热情,更容易讨得他人的欢心,更好找工作,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而内向者则相反。甚至不少人认为内向是种病,得治。
后来毕业找工作,因为性格内向,屡屡碰壁。我开始强迫自己变得外向,试图去扮演一个外向活泼的我。果真,在我刻意努力模仿之后,我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可当我强颜欢笑,扮演迎合去面对工作,去和外向者打交道时,都会让我有一种不着地的尴尬感,感觉无比疲累,无比消耗自己,只有当我回到一个人的状态时,才满血复活起来。
后来买了一本《内向者优势》的书回来,翻阅后才明白:性格并无好坏之分,内向是一个中性词而不是贬义词,它不是生活所有问题的原罪。外向有外向的优势,内向一样有内向的优势。只是我们一直放大了外向的优势,内向的劣势。
02 内向不是病,内向也有内向的优势
内向并不是心理问题,可多少人把内向当做一种病理去治疗去改变,这样随之而来的情绪烦恼才是我们心理问题的根源。
当我们刻意去扮演外向时,我们的精神就会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动作,思量每一次的举动是否得体,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的监控状态下,人就会感觉到不适。而刻意扮演的的人格其实也是对真实自己的否定,挫败感也会如影随形。
其实内向也有内向独特的优势。
内向的人更具耐心和专注力,更能执着于钻研自己擅长的领域;
他们会更享受独处,通过独处来汲取能量,在独处中磨练自己的心性;
内向的人更沉稳可靠,他们往往会深思熟虑后再采取行动;
内向的人更具有创造性地工作的毅力和能力......
内向的人内心世界更丰富,更柔软,更细腻;
内向的人更小心谨慎、低调含蓄;
内向者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虽然起初看起来平淡寡味,但是它的未来有怎样的色彩,有怎样的芳香,充满无限可能。
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芬奇、比尔·盖茨、村上春树等一大堆天才人物,他们都属于性格内向的人。他们都充分发挥了内向性格特质所赋有的优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出巨大影响,同时也收获了巨额的财富。
罗永浩也曾说:“外向的人也许会左右这个世界,但是内向的人才会创造世界。”
所以性格内向不是缺陷,内向也有内向的优势所在。但是,你不接受自己的内向而伪装扮演外向。这是病,得治!
03 保持自己的本性,活成自己舒适的模样
人生苦短,所有的情绪都不过是和自己的相处,寻找自己的舒适区,取悦自己,活成自己舒适的模样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在别人眼里,我依旧内向,依旧不爱说话,依旧无趣。但现在的我早已坦然接受自己的内向性格,自然地和自己的情绪相处,令我舒适的环境就多待一会,令我不舒适的地方就果断离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充电,补充能量。
当我不再受困于自己的性格特质后,也渐渐发现内向体质反而带给我不一样的人生惊喜,我可以专注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思考、去感悟、去成长......我享受这种感觉并乐在其中。
对于我的乐宝,我希望她能顺遂本性去生长,如果她长成内向的小姑娘,那我就和她一起守好她内心的小世界,如果她长成外向的小姑娘,那我就做她最忠实的倾听者。
《内向者无敌》一书中,胡邓说:内向是上天赋予你的特质,你不需要一味羡慕外向者,更不需要把自己变成外向者,你只要拥有真实的自我,发挥独特的优势,变性格短板为生存长板,展示自己的内向魅力,就一定能让生命更加鲜活,让生活更加精彩,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
也请你不要再纠结于自己的内向性格,学会认识,欣赏自己,对喜欢的东西有所坚持,相信属于你的成功也会不期而至。
- END -
记得点赞支持一下哦
作者:书歌谣
书歌谣:亲姐妹共创的公众号(id:shugeyao2017) 姐姐:心悦怡然,一位勇敢乐观、从容、认真生活的姑娘。妹妹:书歌谣,一位幸福的新晋妈妈。在这里,我们记录生活,分享感悟。愿有生之年,与你并肩前行,一起看看大世界,让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欢迎关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