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一,我终于一字一句把《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读完了。
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阅读体验。即使书本最后有关各个地域和人物的文章,我都读得非常专注而认真,并没有粗枝大叶浏览一番了事。
我觉得有感觉的书我应该要一字一句去品,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才能触摸到书的灵魂,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意图。在书中,我看到雪师对于传统文化和传承文化的人,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仰,以及保护文化的一种发心。
记得前面读的时候,有一天读着竟然流泪了。那一刻觉得跟雪师很近,感受到一颗温热的,鲜活的跳动的心,那么温暖而慈悲,极大地引起了我的共鸣。
这本书让我对雪师又多了一份崇敬。其实崇拜一个人是逐步加深的一个过程,而非表面的狂热。随着文化的浸润,心灵的某个关闭的角落缓缓打开,自己会看到一些新的东西,新的世界,新的视角。心也随之打开了,有些能量开始流动,遮罩的迷雾开始揭去它模糊的外衣,明亮的光线进驻,信息产生了敏锐的变化。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原来的距离感在缩小,我与自己达成了一种和解。我也许懂了一些说不清的东西,内在的平静感加强,并有一丝朦胧的爱在内心升起。这爱,其实是从接纳自己后产生的对他人的包容。
今天还看了《世界文学》2022年总第九期上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活F兄弟》,一篇《梁多多》,都写得非常好,让我感叹专业作家写的就是不一样。《梁多多》一文去年就读过一遍,读后印象深刻,这次重读,还是印象深刻,余味无穷。不过我感觉没真正读懂作家的意图。说明自己还太肤浅,像一张白纸一样幼稚。
好的文学真的是艺术,它留下的也许是永久的回味,能让人品一辈子。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凡人,我自己只能写一点肤浅得不能再肤浅的文字,仅聊以自慰罢了。但这并不影响我的阅读。阅读带给我满足和快乐,今天读得我都忘记了时间,坐在户外直到夜幕降临,身上感觉寒凉,我才不得已进屋,但那时已经要吃晚饭了。看到刷手机、聊天的大人孩子们,我知道,我的快乐他们感受不到。我沉浸在一种深深的宁静中,满足于当下的自己,言语间也变得轻松而幽默起来。没人发现一个突然活泼泼的我,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的世界里只有我自己能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