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酿酒大师李兴发工作日记曝光,见证了茅台酒发展史上一件大事!

酿酒大师李兴发工作日记曝光,见证了茅台酒发展史上一件大事!

作者: 茅酒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17:02 被阅读0次

近日有媒体曝光了李兴发的工作日记,从中你不仅能看到茅台酒勾兑工艺的发展历程,更能感受到一代酿酒大师的工匠精神。

据《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记载,1956年6月,李兴发任茅台酒厂生产副厂长,曾当选为贵州省第六届政协委员,1991年任茅台酒厂技术顾问。作为在茅台酒厂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大师级酿酒师,李兴发的成就和那个时代茅台酒厂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当时,茅台酒厂出厂酒的勾兑仍固守一贯的传统方法。大酒坛勾小酒坛,酒龄长的勾酒龄短的,勾兑工艺全凭勾兑师的师承经验与自我感觉。

而每个酒师的经验积累和感觉又有不同,因而生产出来的成品酒存在着不同的味型风格,急需寻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稳定生产质量,成为这一时期茅台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时代命题。

1964年,李兴发带领一个科研小组在其师傅老厂长郑义兴的指导下,夜以继日地从勾兑入手探索出厂茅台酒品质风格稳定的规律。

据李兴发家人回忆,那些年,李兴发天天泡在酒窖里,研究不同生产房、不同年份、不同轮次的酒在贮存过程中,酒质的变化和勾兑的基本规律。

从生产车间到酒库,李兴发不停地品尝、勾兑、总结经验并记录在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笔记本上记录了李兴发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记载了李兴发勾兑品评茅台酒的日记。

李长寿说,勾兑的巧妙,不能因为哪种基础酒好就多放哪一种,要品尝1至7轮次酒和老酒,最后拿出一个配比出来,弄出最好的品质来。李长寿回忆说,父亲随身携带两个小杯子,随时用心去品尝和研究酱香酒。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李兴发率领的科研小组归纳得出了茅台酒三种典型酒体,即酱香、窖底香,醇甜。

接着,科研小组又按不同的比例,采用任意、随杯、淘汰等方法,进行数百次以上的勾兑,终于摸索出一定的勾兑规律,能持续稳定地勾兑出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风格独特酒质完美的茅台酒。

李兴发命名为“酱香型”酒。三种典型体的确立与酱香型酒的命名,成为茅台酒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使茅台镇传统酿酒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茅台酱香酒的由来

酱香型白酒起源于西汉时期,时称“枸酱酒”。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6年),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于南越王宴间尝到了鳛部(今仁怀)产的枸酱酒,独特的口感令人惊叹。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特地绕道鳛部一带,取枸酱酒献给武帝。武帝饮后,大赞“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公元前130年(西汉元光5年),唐蒙奉旨赴夜郎,因枸酱酒的缘故,竟改道出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南),沿赤水河而上奔鳛部而来。

清仁怀诗人陈晋熙有诗为证:“尤物移人付酒怀,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鳛部来”。清代大诗人郑珍也有:“橡蚕不自乌江渡,枸酱还从鳛部来”之句,都证实了早在汉朝以前,仁怀已盛产美酒。

小编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啦~了解更多老酒资讯,微信搜索 “酒网酒” 公众号关注我们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酿酒大师李兴发工作日记曝光,见证了茅台酒发展史上一件大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iv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