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到一段话,大体意思是解释为什么我们长大之后会觉得不快乐。
究其根本是因为我我们感受快乐的阈值上升了很多,小时候的一件新衣服我们很容易就能开心一天,渐渐随着年纪渐长,我们会发现新衣服带给人的快乐停留的时间稍纵即逝。
今天晚自习跟一学生聊电话,来了学校但一直想呆在宿舍不想到教室考试,宿管跟我聊了一下她的情况,我就让她过来教室,最后她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没有过来,然后给我打了三十多分钟的电话。
综合聊完下来,她一直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总是间歇性的精神状态不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说自己总是觉得不快乐。状态飘忽不定,怎么说呢?
这学生我一直内心会想要跟她聊一下的,因为我记得疫情期间,她妈妈有跟我说过一句话:就是觉得她初中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怎么突然上了高中光芒就暗淡下来了。
一路剖析下来,大概是从之前的佼佼者沦为现阶段没有特别有存在感的路人甲,心理失衡心思又比较敏感细腻,所以会心态动态变化。会呈现出没有动力的样子,对什么都会没有所谓,比较佛系的样子。
我跟学生说,你现在就好比是在茫茫大海中独自漂泊着的一艘船,没有目标,四周没有同行者,即孤单又有点不知所措。
跟她解释说之所以初中那会会觉得开心是因为,那时候的自己会更容易满足一些,快乐的阈值会没有那么高。现在所有沉浸在快乐中的事情都属于及时享乐,会快乐但是快乐稍纵即逝。所以整体看下来人的状态会长时间低沉下来。
所以为什么需要设定长期目标,为什么需要克制自己延迟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