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艺术理论最常见的内容为讨论艺术在宗教中的价值。这个问题有围绕着图像的作用和图像的危害展开,一部分人将图像视为教育文盲或通过情感吸引力激发精神生活的手段。另一部分人认为宗教中运用图像会引起对教义的歪曲或偶像崇拜。
二元对立世界,上帝与其他一切物质对立。道成肉身的理论构架了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的桥梁。从而与物质和感官世界相关的艺术就可以成为精神世界的象征。艺术存在的价值。是因为他能够通过形式美来象征上帝的美。导致大多数理论家都纠缠图像的象征问题,并在艺术实践中建立一套完备的视觉象征体系。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时期的思想家
圣奥古斯丁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
延续古希腊艺术分类。将艺术分为自由艺术和机械艺术。自由艺术包括语法,演讲术,辩证法,代数,音乐,几何和天文学。机械艺术则是所有的手工技艺和造型艺术。他认为音乐高于建筑,建筑高于绘画和雕塑。
他继承普洛丁的观念,主张没有不同等级,看得见的美,只是较低等级的美。最高等级则是绝对美,是唯一和真正的美。
他认为艺术源于对上帝启示的模仿,认为最终目的为了将人从尘世引向对美的关照,引导人们回归对上帝的信仰。
象征的观念是中世纪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奥古斯丁重要贡献就是对象征进行详细的解释。不过具体到视觉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以上他不持乐观态度,反对视觉艺术。虽然容易推广,也容易歪曲。
第二节,圣像之争
拜占庭的圣像破坏运动。大马士革的圣约翰是圣象城经理论的倡导者。没有物质媒介,我们无法认识精神事物。第二次尼西亚会议继承其思想,确定圣像的合法地位。
加洛林文艺复兴,查理曼大帝。要与拜占庭皇帝分庭抗争,因此采取强硬手段打击成偶圣象崇拜。《加洛林书》是奥古斯丁理论影响,反对偶像崇拜。但不是要彻底的反对图像。如果图像不是被当做偶像崇拜,仅用于装饰,不应当被破坏。
加洛林书的积极思考: 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与描绘对象虔诚与否并无关联,即使再现对象是不道德和错误的。图像的价值取决于艺术家是否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意图和所用材料的内在价值。
第三节,盛期中世纪。
一,圣维克多学派和夏特尔学派。
高级的看不见的美和低级的看得见的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是神圣之美的象征。物质之美的功能是将人的意识引向救世主。
机械艺术也是真正的艺术。
二,西多会和圣伯纳德。
完全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对待艺术的态度。强调简谱,苦修的宗旨。禁欲主义。
三,托马斯阿奎那
艺术应分为装饰性艺术和功能性艺术。
艺术虽然可以为上帝服务。但这不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单纯为了愉悦而制造出来的艺术品同样是有价值的。
艺术品的美有两种,一种是形式的和谐之美,另一种就是如实描绘对象这一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美。
阿奎那将艺术之美和道德之善区分开来。认为艺术创作本身并不要求艺术家的行为是善的。
阿奎那认为美是客观的,是可以分析的。美有三个条件,完整性,合理的比例,光辉与鲜明。
五,威太卢
威太卢的《透视》将中世纪传统中的玄学审美方式逐渐转化为与具体的视觉对象密切相关的审美方式。
第四节,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们
一,彼得拉克
他在艺术评论方面最大的成就并不是对某件作品或某个艺术家的评价。而是为人文主义建立了一套关于绘画和雕塑特定观念体系。极大的影响了后来者对待古代艺术的态度。
将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从机械艺术的限定中解放出来。他有意将绘画和文学相提并论,抬高绘画地位。
第五节,艺术技术
迪奥费勒斯《论不同的艺术》,维拉尔德奥内库尔 《素描书》,琴尼尼《艺匠手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