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五月出土于山东苍山县城前村。题记分作二石,其一高四十八、宽二十二、厚二十二厘米,其二高四十八、宽十六、厚四十四厘米。二石内容连贯,十五行,行二十七字不等,计三百二十八字。字径1.7厘米。先经书丹而后刻,刀近笔意,刻法有单面刀、双面刀、单双兼施之分。
苍山画像石题记出土世间较短,故鲜为人知。对其艺术风格,评价者还不多。此记书刻自然,无造作之弊。用笔上虽有不少扁笔,但还是以中合为主。横笔以左重右轻、波挑不显为特点,厚重而不呆滞。竖笔虽有上中下轻的写法,但却无轻浮之感。撇捺笔写法尤其活泼,起笔轻收笔重,起笔重收笔轻交替出现。点画多作三角形,以右向点为多,例如“鱼、马、鸟”等字。结体皆因字形安排,奇崛骏爽、自然错落。如“画、寿、薄”等较长的字,其笔画并不密集排列,而是以长于他字一二倍的位置来安排,避免了急迫之病,收到了疏朗的效果。笔画之间往往留有间隙,但笔断意连,颇有奇趣。其章法之活泼也是汉碑中很少见到的。在纵向排列中,它不考虑横向的对应关系,只是以字与字之间的笔画多寡,自然地来渲染纵行书写过程中的参差起伏。从通篇来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节选自《书法》杂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