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花钱比赚钱还难!”听了这句话,很多人都想要去帮助他把钱花掉。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花钱小能手。
其实我更喜欢的一句话。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你会花钱,你就是金钱的主人;如果你不会花钱,你就是金钱的奴隶!”你可能以为,花钱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些人心情低落时,就会去买买买。不是有一个词语叫作“购物疗法”吗?
你可能不相信,花钱也能让你陷入痛苦,不能自拔。我们来看看一种叫作“购物狂”的心理疾病。
“购物狂”可不是最近才有的现象。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充满了著名的购物狂人,富凯、路易十六、米拉波伯爵、巴尔扎克,还有超级“剁手党”包法利夫人都是这种类型的人。在19世纪,心理医生就称他们为“购物成瘾”(Oniomanes)。
根据克里斯坦森(Christenson)和法勃尔(Faber)等人在1994年的研究[1],大多数购物成瘾患者最喜欢买的是衣服、鞋子、玩具和美容护肤品,而且这个群体主要是女性,人数占到90%。你可能以为女性真的喜欢衣服和鞋子,所以才会患上这种疾病。事实上,她们依赖的其实不是衣服和鞋子本身,她们极度痴迷的是买到东西时的快感。然而这种快乐又能持续多久呢?
2013年,瑞金斯(Richins)调查了174名密苏里大学的学生。研究者首先根据他们的价值观把他们分为高物质主义者和低物质主义者。简单来说,高物质主义者认为金钱和物质是唯一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东西;低物质主义者就不持有这种价值观。
研究者追踪了这些学生在购物前、购物时和购物后的情绪变化。在学期初,研究者让学生写下这个学期计划要购买的一件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的东西(买了之后至少要保留6个月),并记录了学生在购买之前和购买之后的情绪。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研究者又询问了这些学生是在哪一天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买到之后有多开心。
结果发现,在购物之前,高物质主义者会比低物质主义者更加快乐,他们一想到自己即将拥有某件东西,就会无比兴奋。而且高物质主义者在这个时候更加容易相信,一旦买到这件东西,他们的人生就会发生某种改变。这让他们无比期待。
他们刷卡的那一刻起跌落谷底。高物质主义者在东西到手的那一刻就会感到空虚,而且会慢慢感到失望。因为买到这件东西似乎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变化。比起低物质主义者,高物质主义者在购物之后幸福感下降得更快!
可怕的是,这种兴奋的高峰和低谷的循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高物质主义者在情绪低落时,会寻找下一个目标,再一次让自己兴奋起来。因此他们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停地买买买,却永远也买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购物可以给购物成瘾患者带来短暂的兴奋,却无法让他们获得永久的快乐。他们会一直不停地购买,然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正如《还要更多:赌博,性,工作,钱》这本书里所说,人们感到抑郁,所以试图用购物去治疗自己的抑郁,之后立即陷入更深的抑郁。
购物成瘾类似一种强迫性行为。这种强迫念头产生的焦虑感会在购物时得到平息,但是很快又会卷土重来购物成瘾患者就像是金钱的奴隶,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但是购物成瘾是可以被治愈的,我们有几个方法很有效。
首先是识别什么情境会让这类患者燃起购物欲望。例如,和配偶争吵之后就想要进行补偿性购物,那么就要从吵架这个源头来解决问题。
其次,需要建立起个人的价值观,让这类患者从其他途径来找到自己的价值。最后,还应该给这类患者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拥有倾诉的对象。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找回安全感,而不是从物质上面去找安全感。
除此之外,转移注意力也是一个好办法,有强迫性购物的念头时可以去听听歌、跑跑步,做点别的事情。歌,就可以从这一首听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