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用了大概10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不能说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这短暂的阅读体验是足以出其不意地震撼到我的。好书就是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说的就是它吧。就着书中提到乌合之众智力低下,易轻信的特点,我仍然带走半质疑地心态看完了这本书。我想我一定是古斯塔夫描述的乌合之众成员之一了,而且谁也逃不掉,包括古斯塔夫自己吧。书中所言语的内容不断地都能给我启发和例证,也出乎意料地符合我所处的时代,毫无违和感,这本书第一次出版于1895年,却完全不影响对在此之后发生的各种现象的解释,说它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我同样以为它是一本哲学论述,值得深思和借鉴。
我所理解的书中描述的逻辑,简单说来就是:群体的特点(极端,易怒,幼稚,智力低下等)决定了它必将走向被肯定到被毁灭的无限循环中。这种普遍规律是任何群体都躲不掉的,无一例外。例如书的最后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从野蛮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然后,当这个理想失去优点时,便走向衰落和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
书中的一些观点令我启发、回味:
1.“如果说,我们的意识是浮在海面上的可见的冰山的话,那么,潜意识才是沉陷于暗黑的海洋之中的巨大冰体。”“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不过是遗传基因控制下的无意识深渊中的隐秘心理活动的产物,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人能够在他的有生之年得以一窥潜意识暗黑世界的真貌——积淤在这个深层次结构之中的是生物无数个世代传承相递的不计其数的共同特征,正是这些永远也不为我们所知的共同特征构成了一个种族的先天秉性。”此观点把无意识作为引导人们行为的“幕后黑手”,而这种无意识的来源是每个人带有的种族秉性,带有天性使然的味道。“无意识”是我赞同的,不知可否理解为“下意识”或者“本能”?生活阅历已经证明了“无意识”隐藏的作用,而我也一直坚信个体应对外界影响的本能反应才是它最可靠的防护。但我认为既然认清了这一点,更可以对自己做刻意训练,去通过积累技能,转变心态,转换思维,创造环境去打造有利于自己的本能意识和行为,在不同发展阶段去调整它,让它作为自身发展的保护伞,这比依靠任何人的帮助,指望金钱或机遇的救赎更可靠,而且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安全感和由此带来的舒适感。当然前提是理性看待和时间精力的付出。
2.我理解的书中所提到的群体特性总结起来就是非理性的,可以用更加极端的词来形容,如愚蠢,疯狂,不可靠,野蛮。而且这一特点不会因为群成员的组成而改变,无论是什么肤色,什么职业,什么阶层的人在一起组成的群体一定具备这样的特性。这让我联想到了如今很多的社会现象中,所谓的“吃瓜群众”都是从简单粗暴的群起而攻之到无关痛痒的漠不关心,还有历史上很多看似“群体智慧”(以我的理解,按照作者的逻辑,这个词不存在,群体和智慧不能并存)的决策也不过是某个主导人物的个人权威的运用罢了。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产生的情绪和思考是否受到群体的左右,或者有没有被人划分为群体而加以利用?细思极恐,也许我们一直都是愚蠢的存在而不自知,以为的自由却非真正的自由,可怕的是一直被操纵着却没有真正感知过自己的存在。例如互联网或各种社交活动中的我们,不断被影响着,并一次次用群体意识去麻痹自己,还以为掌握了真理,找到了价值,确实可笑。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你从各种“抖音”,“朋友圈”或者“聚餐”的群体中抽离出来时获得的是失落,空虚,如果连这种感觉都没有那么估计已经进入到“麻木”阶段,病入膏肓了。
3.书中关于陪审团和议会的观点让我疑惑,既然陪审团和议会也逃脱不了群体的特性,为什么要存在,如果说为了实现“民主”,这肯定不是古斯塔夫想要表达的,毕竟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民主”,“共和”等名词都只是套路而已,从词源上已经丧失它们本来的含义,至于理解,各得其所而已。那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是为了控制住一定历史时期的合理性和稳定,等待时间的解决么?还是通过这种制度来制约权力机构以达到相对的平衡(权力制衡)进而促使结果尽可能多的理性么?这是我暂时不能想通的。
看完此书,很多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疑惑有了答案,也有不自在的感觉,因为书中观点确实突破了我的常理认识,故而带有几分犹疑。从有自我意识开始,我就开启了自我探寻的旅程,不断去坚持,去放弃,去跌倒,去爬起,随着年龄地增长,对人生的领悟又逐渐进入到另一个阶段,更喜欢独处,更喜欢理性的那个自己,尽可能地将自己身上存在的冲动,疯狂,极端,偏执慢慢化解,用理性应对生活的五味杂陈,用感性去理解值得被理解的一切,这是我希望的状态。
古斯塔夫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值得去深思去验证的理论,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人类本性有一定的启迪。虽然他提到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有的可能是群体杜撰的,但我还是坚持地认为那些作为流传至今的经典著作,就如同《乌合之众》一样,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用心体会。
2018.5.26记于成都
我思故我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