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了凡四训》(上)

阅读《了凡四训》(上)

作者: 刘建跃妙祈 | 来源:发表于2023-07-06 23:01 被阅读0次

在涉及人生哲理、人生教诲的各类书籍之中,家书家训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类。通常有经验有阅历的长辈对子女的教诲都是万分真切的, 他可能跟外人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但他们对自己的子女却会十分真诚,因此这类书籍特别值得一读。比如《曾国藩家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傅雷家书》,《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纳粹德国的军备部长斯佩尔所著、被翻译作《第三帝国内幕》,其实是写给女儿的一部回忆录等等。《了凡四训》就属于这一类。

民国时期,但凡有一些文化的人,一书一训是必读之书。书就是《曾国藩家书》,训就是《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一本家训,袁了凡把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心得、经验都写了进去,是他作为父亲写给儿子的人生教科书。著书的本意就是想帮助孩子少走弯路,让家族能够一代代顺顺利利地传承下去,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为今名。

书中,作者回答了人们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如何获取功名利禄?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一书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讲了如何改变命运。

1、人的命数是注定的吗?

袁了凡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作为继母凭着超常的勤奋和高尚的德行硬是把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们拉扯长大。因为家里贫穷读不起书,母亲希望袁了凡放弃当时人们普遍寻求的人生出路——科举考试,不走当官的路,而去学医,这样既可以养活自己,又可以帮助别人。况且,通过一门技艺成就自己的名声,这也是袁了凡父亲的心愿。

一天,袁了凡去了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人,胡子修长,仙风道骨。袁了凡礼敬老人,非常尊重。没想到,老人家观察了一番袁了凡后,说:“年轻人,你是当官的命啊,如果你明年参加考试,一定可以考取秀才。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袁了凡听了,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说给老人听,还询问对方尊姓大名,来自哪里。原来,老人姓孔,云南人,得到北宋易经大师邵雍先生的《皇极经世书》的真传,看到袁了凡,就想着传授给他。

袁了凡觉得这位孔先生大有来头,便邀请他来家里做客。孔先生住在家里的那段日子,袁了凡向孔先生问了很多问题,结果全部应验。于是,他对孔先生的劝导深信不疑,决定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对于科举考试,孔先生通过占卜预测,袁了凡参加县级考试,会得第十四名;参加府级考试,会得第七十一名;参加提学一级的考试,会得第九名。

第二年,袁了凡去参加考试,结果同预测的完全一样。

欣喜之余,袁了凡请求孔先生把他一生的命数算一算。孔先生算了一会,告诉了袁了凡:哪一年会试第几名,哪一年成为廪生,哪一年当上贡生,之后,哪一年会当上四川某个县的县长。当县长三年后,要辞官还乡。孔先生还告诉袁了凡,在他五十三岁那一年寿终正寝,可惜命里没有子女。了凡先生一一记录,备查待验。

自那以后,凡事遇到考试,袁了凡得到的名次竟然都和孔先生预测的一模一样。这让他对孔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看来果然命运有定数。

2、人的命数自己是否能改?怎么改?

这一年,袁了凡到南京的国子监读书,路上经过栖霞山,去拜访了云谷禅师。两人在房间里相对而坐,三天三夜不曾合眼,也不说一句话。

云谷禅师惊异于袁了凡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动过任何念头,问起缘由。袁了凡给云谷禅师说了孔先生给自己算命的事情。

云谷禅师告诉袁了凡,人的一生确实是注定好的,但只有凡夫俗子才有所谓命数,因为他们一生受自己习气所影响;不被命数框定的,只有极善和极恶两种人。非常善良的人,命数很难困住他;非常邪恶的人,命数也很难框住他;因为,善与恶积下来的种子,让命运变得很不确定。

云谷禅师说:“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只要自己真心改过,“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从此以后脱胎换骨,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命运一定会大不相同。

听了云谷禅师的教导,袁了凡当日就把自己的名号改成了“了凡”,意思就是领悟了关于改变自己命运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俗子那样被命运束缚。

从那以后,袁了凡开始每天记录自己作对做错的事(功过格),谨慎小心,日省吾身,即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常常反思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力求下次改善,决不再犯。即便遭到别人诋毁和厌恶,也能够坦然面对,不以为然。

第二年,袁了凡参加礼部的考试,孔先生算的是第三名,袁了凡却考了第一名。这让袁了凡意识到,命运可能是有变数可以改的。

并且他总结,改过之法是分层次的:事儿上改,理儿上改,心上改。

(下半部分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了凡四训》(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sr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