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什么(针对普遍人群,这里不特指特例)?是能力,才艺,还包括其他吗?大家通过两个案例感受一下:
1、所有的歌唱比赛,到最后的PK环节,基本都有拉票环节。按道理只要唱好歌即可,怎么最后又落在说话这道坎上?
2、职场中存在的现象:领导都是把工作,安排给做事踏踏实实、靠谱,认真负责的人。但是每到调薪时,往往是那位嘴巴甜,说好话、话说好的员工,调薪幅度最大。
序章1:如何一针见血地表达——精准的用语创造差别
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表达能力很强的人,有时候你也觉得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为什么自己就是表达不出来呢?接下来我引用几个场景,给大家深入剖析:
1、A员工因为工作没完成,被领导责备,A员工私下评价这位领导(现实职场不建议大家私下议论他人),说了句:这个领导不好。
2、大家去看电影的时候,比如热播的《我和我的家乡》,有些朋友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就是一个字“好”。
3、同事的小孩在学校遇到一个不喜欢的老师,人家问,那老师你为什么不喜欢呀,小朋友只会说:那老师是个“王八蛋”,那究竟是个性不好还是其他不好呢,可是小孩子只会说,反正就是王八蛋。

以上情景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只是日常交流,倒也无妨。但是既然我们要进行剖析,就要深入思考,最后大家是否发现:答案表面上看是对的,但是细致深究,又觉得哪里出现问题了?
一、问题:
“不好”、“好”、“王八蛋”——究竟是哪里不好,哪里好、哪里王八蛋了?
二、原因:
以上场景的问题,就是我们过于频繁地用简单,是非文字,表达情景或情绪。这导致我们的头脑,也仅能简单思考。
简单的文字——简单场景——简单思维

三、改善方式:
精准细致的词汇——复杂思维——精细化地表达。
①不好?
是责罚语气严格——工作要求一丝不苟?
是责罚处理不当——工作安排前后不一 ?
是工作安排不符?等等
②好?
是情节桥段好——笑中有泪? 泪中带笑?
是情感上的共鸣——支教、新农村建设情节?
是演员选择好——人物表现渲染力强 、人物丰满?
是电影画面质感——采用XX维度、怀旧复古拍摄手法,每一针都是一个独立的审美客体?
是服装道具、电影视角、音乐剪辑等等?
③王八蛋?
是太自私呢?还是太自信,还是太强悍呢,还是太功利,是太过于唯物主义呢,还是太过于形式主义?
经过深层解析,我们发现都是可以多维度多角度地评价一个人一件事。如果仅仅是“好,不好”等模糊概念,是不是描述起来确实很苍白无力,并且指示性不强?
反观我们身边的表达达人,究其原因,他们的语言功底深厚,有能力用复杂的语言,进行复杂的思考,完成复杂的表达,能够通过精确、细致的词汇,精细化地表达一个场景或者某种情绪。
语言是用来创造差异,如果你想要有丰满的语言表达、一针见血,直戳人心。一方面日常生活中要多维度思考,另一方面,也要积攒多样化词汇,特别是细化的,指示性强,描述性强的用语。只有保证语言越精确,自我描述问题及表达才能越直白,表达起来才能更有针对性,更精准、更直戳人心。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