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钱学森大学的消息,一度在媒体上刷爆,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的学生?
以诺贝尔奖的获得与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是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的。
从纵向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邻国日本,几乎连续几十年,都拥有可以拿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在这样的比较中,往往是很令人灰心丧气的。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钱学森之问,在于指出了一个普遍而共性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往往擅长去解决拥有同样的套路的问题。在无数的考试之中,披荆斩棘,渐渐在一个又一个套路之中,如鱼得水。
其中,有一部分人,拥有着高超的思维能力,而被循规蹈矩的方式,所扼杀得所剩无几。而有的一部分人,在高超的思维能力之下,收获了各种荣誉,被社会的洪流所裹挟,拥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真正能够潜心做学术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真正能够成为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这个少之又少之中,我们将一部分,拥有着一定能力的匠人精神的孩子们的思想扼杀在了摇篮里。
如今,在我国的中学校园里,有哪些学校,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的,十分确定地说,自己的课堂,是在教会学生学会怎么样的思考?
即便是衡水中学这样的神话,之所以可以成为神话,是因为每年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数量比较多而已。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中学,以教会了学生怎么样去思考问题,那么,这样的中学,才可以被称之为优秀中学。
诚然,那一天,可能还有点远。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钱学森之问,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的。
当我们的社会,思考问题,学会思考,变成了一种新的风尚的时候。街头买菜的老太太们,都在谈论着,今天谁谁谁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谁谁谁的小孩,拜入了施一公的门下学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发射了一颗卫星——这个时候,钱学森之问,便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
钱学森之问,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我们大家都争着抢着要去清北复交——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
作为教育工作者,努力为了让教育成为教会学生的思考的教育,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均衡的教育环境,是我们毕生所需要的努力的!
但愿,未来的教育,是立足于教会孩子们思考的教育。如果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发现问题,拥有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与勇气,那么,教育的目的,便已经达成了一大半。
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总归是比起一个只知道公式化解决问题的孩子,要拥有更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的。
愿我们的孩子,都可以成为,会思考,懂得解决问题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