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最让人无言以对的,就是“我怎么没遇到?”“我遇到的人为什么都觉得好?”
1
今天暴躁了一把!
事情的出发点其实是好的,就想帮个善意的赠送行为。就拜托一位朋友去做个对接,朋友提出了点自己的担忧,说白了,可能是心里有点怀疑,想要些更详细的资料看看。这事儿我自己说了不算,得跟创始人商量。我想的很简单,既然人家提出了质疑,就简单写个介绍发人看看。
就这么件事,不知道怎么,就把创始人给惹毛了。
“这件事情你两句话给他们解释不清吗?”
“是不是中间人想要什么利益?”
“他们凭什么看我们的策划案?”
“为什么我没遇到怀疑的?为什么我遇到的人都说好?”
于是,我也毛了。结果被人说,我太急躁。
很好,我想,咱们都不要急躁,然后坐下来讲讲道理。
2
讲道理之前,我得先摆摆观点。
观点一,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大可能出现绝对好,绝对坏。
观点二,基于上一观点,任何事情在任何人眼中都有不同的看法,没太可能出现绝对的正面评价,或者绝对的负面评价。
ok,如果观点相同,大概可以继续沟通;如果不同,这事儿干脆也翻篇,从此都不要再提了吧。
3
既然所有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那一件事情出来,必然会有鲜花掌声,也会有质疑批判。尤其,这件事情都还没有开始,而且中间人也根本没有全程参与其中,只听活动形式,难免会在脑子里呈现点不同的想法,有好也有坏。
这!很!正!常!*3
特别是目前这世道,任何一件事情一出来,就算是吃瓜群众,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做个判断。更何况中间人需要参与其中,谨慎点儿似乎没什么错。
就如之前的“捐款门”之类的事情,您说帮一个确实身患重病的孩子这本身难道不是善意吗?但最终真的能说那件事情是完全的善意吗?
当我们质疑某件事时,是不是也想要个什么文字的东西看一眼,有道是“口说无凭”。文字或者活动没有酝酿准备好,没有定稿,没关系啊,这可以解释的事儿。第一反应是有没有解释的必要,如果有必要那就找个合适的方式来解释,如果还解释不清,那就做出来给对方看看。
这游戏规则难道不就如此吗?
4
同样一件事儿,此之蜜糖,彼之砒霜。
但,只要有人提出质疑,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不是有什么恶意?”
咱不把人想的太好,是不是也别想的太坏,或者干脆就不要上升到人品高度?
另外,一个让我暴躁的原因,还是那句“我怎么从来没遇到过?我遇到的人都说太好了?都求着我要参与。”
对此,我只能表示无言以对。
没遇到过,不代表没有。遇到的人都说好,那我只能恭喜,让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更多来吧。
可有了不同的声音,我们也没有必要声嘶力竭,好像别人怀疑,都是他们眼瞎心黑脑子有病。这难道就不是一种焦躁吗?
5
我暴躁真心是我不对。
但,也是压抑已久。
对活动的看法不同也就罢了,对产品的态度怎么也是如此?
别人讲好,就是“你还算有点品味”;可一旦人家质疑,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这产品也不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身为一家商业性公司,做的事情再公益,那也是商业行为的一种,没有必要上升到“正因为XX不作为,我们替XX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你们应该感谢我们。”
一个品牌也好,一件事情也好,要做好,关键在心,其次在行。既然发心不变,那我们就做。
凡事再对,也不该是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这不叫个性或者骄傲,这叫任性。
对不起,这世上,能容得我们任性的人或者事,并不多。
6
你每做一件事情,都有人支持有人叫好,这是幸运;可如果没有,这是公正的命运。
“我没遇到”是我命好,但这不是我拿来对抗跟我意见不同人的刺刀,因为这把刀,伤得不对手。因为这把刀,刀尖往往对准的是自己的胸口。
��
我是miss wang,生活中的营销策划人,网络上的脑洞大开族
吃货,漂亮归漂亮,但是个胖子
欢迎来跟我闲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