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作品,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的,比如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我认为最终能够引起广泛讨论的作品,从传播文化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在我的童年,每次看完露天电影之后的分享与讨论,才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有乐趣的部分。
01 分享环节
看完电影之后的第二天,和伙伴们一见面,首先是分享各自喜欢的情节、片段、场景和人物。
一个孩子会先说:你们都肯定看到了吧,就是xxx那一段,太酷了。一般这是最精彩的部分,大多数孩子都会非常认同。
接下来就会一起描述具体的细节。这时候就会引出其它孩子各自喜欢的部分,每个孩子都极力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力求同伴的认同。有了各自的认同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分成了几个小组。
这种热闹的场景直到被上课的铃声或者被大人叫回家吃饭为止。
02 争论环节
分享以表达和倾听为主,是交流沟通的基础。
我们正是在这个分享自己喜欢的电影内容的过程中,学习训练着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还有倾听的能力。
这个分享的过程大概持续1-2天,然后就会开始进入争论(辩论)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刚开始往往会争的面红耳赤,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想尽各种词语和表达方式来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
大部分观点,最终总有一方会用自己的优势,比如引用更多的证据,请更有说服力的外援,说服了另一方。
但也有部分观点最终还是各持己见,而这部分观点往往是最有意思的。
03 角色扮演
虽然争论是热烈,很刺激的过程,但是最后还是不够尽兴。而角色扮演才是最尽兴的。这时候,我们的名字都被改成了电影里面的角色的名字,也不一定是原名,但是一听肯定就会想到那个角色。由于电影里面的反面主角色太明显,往往一无是处。所以一般都是死活也不会当的,非常勇敢的伙伴可能会扮演其中的反面小角色。
角色定好之后,就热闹起来了。课间或者放学后,各种语言模仿、动作模仿就开始了。接着就开始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你一言我一语,伴随着动作表情的表演,简直是其乐无穷。
04 后记
从分享,到争论,再到角色扮演,一般会经历7-10天。每次来村里放电影之后,都是如此。
现在感觉,那时候的电影看的太值了,拍电影的演员们,以及电影制片厂,应该也会觉得很欣慰,达到了电影作为文化宣传的一种媒介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