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物理是我的短板,一直以来就对擅长物理的学霸肃然起敬,更别说整个世界物理学界的天花板霍金了。因此读到这本列纳德·蒙洛迪诺所写的人物传记《史蒂芬·霍金——友谊与物理学的回忆》后,正好近距离的了解一下这位传奇人物的不平凡一生。
2018年3月14日,一颗天才大脑,一颗自由的灵魂,尽兴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他是一个勇敢鲁莽、爱冒险的人;
他也是一个幽默有趣、富有魅力的人;
他的大脑中蕴含无限的力量,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对物理学充满激情,不断的追寻问题的答案;
他精益求精,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本人就是学界的珠穆朗玛峰;
他是一个无法行动的巨人;
时间的流逝无法动摇他,大自然掀起的最猛烈的风暴也无法摧折他。
是一位精才艳艳又让人扼腕长叹的神秘人物。
他17岁就考上了牛津大学,攻读本科学位,还积极参加学校的赛艇队(参加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他的社交恐惧症),
20岁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还曾物理学科成绩不够优秀而差点被退学),
21岁不幸被确诊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这种疾病会破坏运动神经元,并最终致人死亡,而运动神经元从大脑一直延伸到脊髓,再从脊髓延伸到全身的肌肉。运动神经元一旦死亡,大脑就丧失了启动和控制肌肉运动的能力(人就像慢慢的冰冻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渐冻症”)只有随意肌的活动会受到这种病症的影响。因为心脏不是随意肌,不会受到这种病症的影响。
怪不得霍金一度经常走路会摔倒、碰壁,被确诊后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像是悲剧中的角色,消沉了一年后振作起来,化悲愤为力量,发现了自己研究的兴趣和潜力——理论物理研究,
23岁,与他的命中天女简·怀尔德结婚,
24岁,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膨胀宇宙的性质》,这是用彭罗斯的数学理论来研究宇宙问题,掀开了天体物理研究的新篇章,之前“宇宙爆炸”(大爆炸是往外,坍缩是往里)这观点常常遭人耻笑,自此之后,“奇点”(物理学家把物理量无穷大的点称为奇点)这个物理术语逐渐被大众接受。
29岁提出了黑洞视界(时空领域的边界),也就是绝对视界。
30岁提出黑洞力学定理——黑洞如何膨胀,以及两个黑洞相撞后会发生什么。他的研究极富有有前瞻性——他是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数学上的计算得出了这个结论,直到2015年,人类才第一次直接观测到黑洞碰撞的标志产物,这种标志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引力波,是时空的扰动。一直到2019年,霍金去世后的第二年,人们才“看”到了这个证据。
这真的是一位超强人类的大脑,我有的时候甚至怀疑,霍金这惊才艳艳的大脑压根就是从未来时空穿越回来的!
同一年,他因为身体原因开始使用电动轮椅。
32岁,创立量子引力研究领域,这一是在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基础上成立并确定的。随即发现黑洞辐射,也称为霍金辐射。
43岁,后因肺炎做切开气管手术,由此永远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的大脑仍运转良好,只是,承载大脑的身体却不能动了。
同一年出版社与霍金签约了《时间简史》,霍金获得了高达25万美元的预付金(要知道这还是在1985年)。
46岁,《时间简史》出版,一经出版就成为科普界的畅销书。藉此,霍金基本上实现了财务自由,也因为这些才让霍金的生命得以延续到2018年,因为他的身体需要大量护工全天24小时的照顾他,若是单纯的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是没办法撑起这一大笔开销的——金钱就是维系他生命的力量。
53岁与简·怀尔德离婚,结束了30年的婚姻生活,与伊莱恩·梅森再婚,12年后再次离婚。
这就是史蒂芬、霍金,惊才艳艳又磨难多多,同时震惊世界的一生。
有人说,霍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他完成了爱因斯坦未竟的事业。相当于霍金继承了广义相对论,并且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产生了“量子引力”这么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就是霍金对于人类最大的贡献。
列纳德·蒙洛迪诺在书中说他第一次见到霍金的时候,霍金已经是64岁的老人了,他全身能活动的肌肉只剩下面部肌肉,但整个人看起来显年轻,只是有点消瘦,其他地方的肌肉已经退化,所以身体绵软无力,影响了他的姿势——像一个布娃娃一样——头不自然地低垂在两肩之间,仿佛在往下沉,而且略微倾斜。
想想我们都见过的那个画面,心中涌现出不尽的难过……
本书中有一处让我读罢颇受触动——人的大脑其实最喜欢休眠。霍金因为身体健康遭受重创,后走出困境喜欢上了物理学以后层跟别人讲:“我之前的大脑在休眠。”——以前在牛津的那段生活,虽然也在学物理学,但根本就没动脑子,大脑在休眠。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也许,我们的大脑都还在休眠,我们根本没有好好地使用过自己的大脑——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力!
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座无穷的宝库,守着一座天然宝库,我们却没有好好的开发过。
这也许是这位伟大的人物留给我们的另外一重启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