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六章思维和智力
理论知识点:
1、心理表征分为:简单的心理表征,猫、狗。较复杂的心理表征:猫会帮助人类捕捉老鼠,狗很忠实,会帮我们看家。丰富的心理表征:人类为了什么研究动物?动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需要怎样对待动物?每个人对待同一个信息,大脑反馈出的心理表征是不尽相同,这和每个人的基因密码、个人体验、经历,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不同的心理表征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建构,建构不同,眼界自然不同。心理表征会随着我们思考的不断深入,逐渐构建起强大的网络。一个人的心理表征结构直接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体验:
1、关于心理表征的建构,我想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谚语。
前几天在一个群和一位老师讨论这个现象,他给出的解释,我感觉我理解了,分享一下:
别人告诉我小黑是好人,我也认为小黑是好人!通过交往,我发现小黑不是好人,因为她不符合“好人”的标准——这个标准来自谁?时间长了,我觉察到小黑是好人,她在按照她自己的方式一如既往的好。
如果把这位老师的理解放在关系中,我想到的,我们说一个人是好人或者坏人是从自己的角度,自己提前定义了好人或者坏人的心理表征来评价他人。比如说,妈妈说孩子懒,“坏”习惯。这是妈妈已经提前为“懒”设定了她的心理表征,赋予了她的角度,她的思维想法,她会按照她的建构采取某些方法或者行动应对她认为的孩子的“懒”,而孩子可能不这么认为,面对妈妈对待自己的态度或者方式,孩子也会发展出应对妈妈的方式。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一种循环的应对模式。
比如,从妈妈的视角看:妈妈认为孩子懒,通过一些行为让孩子改变;孩子听到妈妈这么说,通过一些行动证明自己的懒,妈妈看到孩子懒,继续做一些习惯的行为根本孩子的懒
从孩子的视角看,面对妈妈的行为,ta看见了什么,怎么建构妈妈的行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