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生于1940年,这一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中华大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抗日战争,虽然浓浓的硝烟并没有涌进这个小山村,却导致了这个家庭的贫困。开始还有一点薄田,后来就没有了,再后来国民党还把爷爷拉了兵,这个家变得极度贫困了。每次讲起童年生活,父亲总是忍不住眼眶湿润,小时候的我一旁听着,全然不理解这个段落怎么会突然变换一种声调——有些哽咽了。
到了读书的年龄,奶奶硬是从牙缝里抠出学费,父亲才得以上学。据他说,他小时候很勤奋,总是半夜起来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对于总是考不及格的我来说,他讲的越精彩,我听的越是不耐烦。我只记得他常说一句话“穷不离猪,富不离书”。当他讲到他周末要去背盐巴,走十几里山路,换取第二周的生活费,这样的故事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直到今天,我依然无法理解,一个周末去干苦力的人心中对学堂的依恋到了何种程度——一代人总是无法理解另一代人的。
高中毕业以后,父亲不知是什么原因,并未能如愿上大学。直到有一天,一个恩人到家,告诉他他可以去另一个地方做代课老师,他很欣然的接受了。其实他说,那是他偷偷做小生意,已经很能挣钱了。但是他还是依然决然的选择了做代课老师,工资虽然低,但是长远工资,有保障。后来做到了校长,再后来调回我们老家旁边的小学,半工半农,一直待到退休。到现在,工资果然很有保障,从没有落下一个月。这样的思想最终影响到我,让我在很对关键时刻,不自觉的选择保险,平稳的一面。对于新的时代来说,太安全,太稳定,或许也不是什么好事。而对于他们那一代人,在战火阴影下走出来的人,安定平稳是多么的宝贵啊!
现在,父亲已八十高龄,虽身体大不如前,但一切还好。
我每次去看他,临走时,他总是送我到路口,看着我走远才返回。我明白,无论今后我走到哪里,背后总有一双老眼深情的看着,我不需要走的多远,但一定要走的稳健。
感谢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