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然”之辩》感悟

《“自然”之辩》感悟

作者: 007羊 | 来源:发表于2022-02-07 21:51 被阅读0次

“苏轼”对我来说虽不及如雷贯耳,但也已经听了多本关于他的各种著作,尤其是他曾经在惠州的片刻停留,更是让人有意无意地想去主动亲近他,各种层面去了解他,想要因为“我吹过你吹的晚风,看过同样的西湖风景”虽是错位时空,但始终未想错过关于他的每一本书。

“艺术即修行,修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说得轻一点是提高自己,说得重一点就是彻悟,也就是获得真理。”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各种适合自己的修行之路,碰巧的是它就像一串代码,带来工作即修行,生活即修行等等各种现代自定义的各种做法皆修行的方法,因为就如书中所说,我们不应定义修行的方法,不同的道路,就是不同的学习方法。

说回“艺术即修行”,对于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来说,不管世界如何变迁,从看山看水的世界演化到钢筋水泥的世界也好,在各种历史文化传统的背后,都希望寻找到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端口,书里提及“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一切生活中的事物”也正如听得到的“文化参考”栏目,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和解读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慢慢地何尝没有也那么一点点的就改变了自己的思维也不知不觉的获得了一点点的共识,甚至于不知不觉的开始模仿和引用各种艺术表达,开启关于自己个人的人生体验。

只是这个“自然”之辩,这个“辩”到现在很多人网友都说无需“辩”,只要你辩就是你对岂不是少了真理的碰撞,但回头再想,还好只是网友非大家……

但又是哪个“自然”呢?还得多研读几遍才好……..

相关文章

  • 《“自然”之辩》感悟

    “苏轼”对我来说虽不及如雷贯耳,但也已经听了多本关于他的各种著作,尤其是他曾经在惠州的片刻停留,更是让人有意无意地...

  • 庄子◎逍遥游(课堂笔记整理版)

    易经和科学之辩,乃小大之辩,同频者妙哉。看看老庄逍遥游。没有道的思维难以感悟。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

  • 乐哉乐哉 ——一箪食一瓢饮曲肱枕之 化《论语》之疑解人生之惑

    庄生云:“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今日我所言亦只是辩示矣,略有心得感悟,赘述一番。孔子有言:“贤哉,回也!一...

  • 2022-04-29

    戒律、自然、纪律、信仰 戒律者,持而定之,破心中贼,不言不辩,不怨不嗔,不痴不妄,所求者,自然也 纪律者,遵而行之...

  • 说服的艺术~类型分析

    事实之辩,是不是的问题,概念和统计理论 价值之辩,好不好的问题 政策之辩,应不应的问题,损益比的权衡 哲理之辩,是...

  • 赞良知

    新的一年新感受,随着我每天博学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典有了更深的感悟。 传习录不愧为...

  • 思考

    辩论 孩提落地 父母辩之 子女不改 称此为 屡教不改 老师辩之 学生不改 称此为 不听教诲 领导辩之 员工不改 称...

  • 老子: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感悟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德经》里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诸葛亮舌战群儒,一生经常与人辩...

  • 安民第三

    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使民不争功名,反自然。 人...

  • 《庄子修心课》第三十二课——大道不称

    《齐物论》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曰:“何也?” “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然”之辩》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dv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