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的话语,我是认同的。下面,我从个人角度来谈一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在某省直机关单位(正处级)工作,在机关单位工作,“看行为”永远比“听说话”更加靠谱。举一个数年前在单位常见的例子:假设下周开始有一个竞争上岗群众选举投票,这时候就会有很多有上进心的同志以电话及其他各种形式拉票——当然一个人只有一票——而接到电话的同志们也肯定会答应把票投给打来电话的同事。可是问题来了,科员王某答应了五个同事要给他们投票,但是他只有一张票,怎么办?很简单啊,因为打电话拉票的行为,通常是不靠谱的。这个行为说明了那通电话连接的二者之间,其实并不熟悉,起码没有熟悉到投票的地步。所以科员王某如果在接到电话前还不知道应该给谁投票,我只能判断他是新录用公务员了:因为他不了解情况嘛。
在机关单位,评优和竞争上岗的票,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你说选上的都是领导指定的人选,那我也没办法。毕竟我只是通过这个行为来论证题目的论点不是?我们言归上文,科员王某,将自己手中神圣的一票投给了科长张某,且张某并没有给王某打电话拉过票,为什么?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他们之间有同事以外的关系,如远方亲属、同学关系等;也有可能之前有过在同一部门共事的经历,且在那个时候因为一些事情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等等。总之,王某将票投给张某是他们之前共同经历的行为而导致的行为结果,这就是王某的隐性动机,也是他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量:毕竟张某提拔了之后,在许多可行的情况下也会将资源向王某倾斜,让王某得到一定的实惠,比如数量有限的相关培训,或者年底的测评评优等。
机关单位的工作环境里,多的是类似的情况,说面子话,看人的行为,也成了现在年轻公务员心照不宣的默契。这种事好或坏,我不好评价,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许多人可能不喜欢,可能说虚伪,但是这是我的工作,这是我所处的环境,这样做能让我迅速的融入大环境,我为什么要格格不入呢?更何况,他们说我们这样虚伪,换了他们过来,他们就不这样了吗?我倒是不清楚。
至于说如何利用这个框架引导别人进而达成我自己希望的结果。这个我还真的不清楚。因为我在单位更多的时候都是执行者,我是受别人的影响和指引居多,很少能够去影响别人。要说如何利用隐性动机来影响别人,我觉得我当下的阶段更多的应该是提高自身实力,让自己在别人眼中更加靠谱,这样许多事情领导就会倾向于交付给我,让我得到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而且我是一个在工作上懂得去拒绝的人,所以事情多了对我而言是好事,我可以挑选我想做的去做,不想做的推脱掉。
最后我想说,其实选择写作业,这本身也是来源于我们的隐性动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