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写给金庸一作者张春锋

写给金庸一作者张春锋

作者: 善熙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00:43 被阅读0次
    写给金庸一作者张春锋

    网络里每天都有着很多的真事和假事,我更多地愿意关注真事,不愿意追捧假事,但有的时候倒想让真事变成假事,或让假事变成真事。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逝于香港,看到这则消息,我就强制自己不去相信这是真事,但的确这是真事,此情此景,我也只能提起笔来,写下文字,以抒怀念之情。

    我的书柜上,金庸的小说不在少数,说心里话,除了封面的设计和书名外,小说里的文字真的很少浏览。不看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一是没有时间,二是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已经充斥了我的大脑,每一个英雄的形象都印在了我的心里,影视剧里打打杀杀的场面和荡气回肠的情节倒是更直观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是看着金庸的影视作品长大的。

    在我孩童的记忆里,起先并不知道谁是金庸,只知道《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和黄蓉,为了能一集不拉地看上《射雕英雄传》,我甚至于可以荒废学业,晚上追,梦里想,白天上课瞎琢磨。

    邻村的堂叔家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到太阳落山,他家便成了男女老少的集散地,我自然也成了其中的一员。无论酷暑寒冬,还是风雨雷电,只要下午一放学,我就潦潦草草地写完作业,狼吞虎咽地吃完晚饭,碗筷一撂,纠集一群熊孩子们往他家蹿,去早了能占个好位置,去晚了只能垫上几块砖,踮着脚尖看。下雨的时候,屋里挤满了人,晚到的我们就只能站在外面往里看,窗沿下,大门前,哪怕只有一条缝隙,我也全然不顾大雨小雨,好像荧屏上的气功也传到了我的身上,那种热度能让湿透的衣服蒸汽升腾。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也吹进了我的家,父母的勤劳致富,让我们家添了一个“大件”,一台金星牌14寸黑白电视机。自从买了电视机,我们家也成了邻里每晚的集散地。自从有了电视,村里的小伙伴自然也都听我的召唤,否则,他们就不能连集看《射雕英雄传》了,受人追捧的感觉,一时间让我有点飘飘然。

    八十年代初期,农村的电力不能保障,更谈不上有线电视。晚上看电视最烦两件事,一是信号弱,二是好停电。信号弱时,就时而爬上屋顶、时而爬到树上,举着外接天线找信号,信号找着了,说不定啪的一声,电停了。虽然停了电,邻里也不舍得散去,边唠嗑边等待,更有甚者坐在板凳上能睡着,好不容易等到来电了,说不定《雕》剧也演完了,大家只能败兴而去,只好等待明天。

    追《雕》剧之前,我看过N遍的《少林寺》,因为《少林寺》我也学了洪拳,但看了《雕》剧之后,我的“武术观”改变了。难道天下还有这种武功?打斗就打斗,还能在天上飞?隔空传音千里之外,气贯长虹玉石俱粉。特别是“九阴白骨爪”,那个梅超风啊,吓得我做了一夜的噩梦。要想武功好,就练“九阴白骨爪”,我开始学着梅超风的动作对着土堆练,感觉厉害了就对着树练,但是怎么练也不能一爪抓下一块树皮来,反而弄得手指生疼。功夫练不成就找原因,找方法,梅超风指甲尖长锋利,但指甲的生长速度与我的耐心不成比例,于是就找了一张废的白铁皮,裁成十片,卷成能套在手指上的锥形,十指张开,阴森十足。大功告成后,就和村里玩伴们开始“华山论剑”,最终因抓的对方袄破手烂,棉絮外翻,被人家找到家里向父母“告状”,挨了一顿训斥后,我才算收敛。

    第一次了解到金庸是在报纸上,《射雕英雄传》就是这个香港的老头所写,原来天下武功最厉害的不在《少林寺》,而是查良镛,如若拜他为师,那将是人生之大幸,我的心里天天念叨。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明白了金庸笔下的武功很多都是杜撰,金庸不是武术家,是一个作家。我也不再追捧影视剧里武功,而更痴迷于金庸笔下的舍身取义、侠骨柔肠、情真意切和笔墨文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对自己最好的写照了。

    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我不知看了多少部,看了多少版,看了多少遍。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从《书剑恩仇录》到《倚天屠龙记》,从《天龙八部》到《笑傲江湖》......。几十年过去了,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和画面都一直萦绕在我的思维里。武功上要融会贯通,师从百家;观念上要伸张正义,侠肝义胆;行为里要据理力争,不卑不亢;情感上要敢爱敢恨,用情专一。如此展开,和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爱情不是一样吗?人生的目标是什么?能达到每一部小说里主人翁的一半也就足矣。

    提到金庸,我不得不提到徐克,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着实让我内心疯狂,剧中李连杰饰演令狐冲,林青霞饰演东方不败,竟然还能改编成令狐冲与东方不败情感的遗憾,那种隐忍于东方不败内心悲凉的爱、狠、情、仇,不亚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冲击。绝配,千古的绝配,后有没有来者我不敢断定,起码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但是前无古人是已板上钉钉,所以这部电影也成了我在以后很多年里评判武侠剧的参照标准。要是用更夸张的语言来形容这部电影的话,没有这部电影的一首诗,一首歌,我都不知道如何熬过落榜后复读的一年,更不知道何来的信心支撑我去重新面对高考。

    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

    不胜人生一场醉。

    在我的笔记本里,相隔几页都会出现自己用不同笔体默写的这首诗,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面对高考,我也谈笑风生。

    一首《沧海一声笑》成了我学习和生活上的战斗歌曲,上学路上唱,放学路上唱,学烦了,学累了,推开窗户就大声唱: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学习的间隙我就整日里唱,反复地唱,把自己好比令狐冲,心中时常默念:“待我练会风清扬的“独孤九剑”,清华、北大还不是拈手可得。那些比我强的你们趁早躲远点,否则走向考场的那一刻,你们都会倒在我的剑下。那些暗恋我的女生你们先排好队,待我“华山论剑”归来,再挑选一个回家”。就这样每日里学着、拼搏着、默念着。虽然我最终没有考上所谓的明牌大学,但金庸笔下的侠客豪情,的确给了我莫大的心理支撑。

    古语讲:“人过四十而不惑”,当我每次因看到金庸武侠剧中的情节而动情时,我真的不知道这句话怎么理解?我看到郭靖的耿直木讷、黄蓉的剔透玲珑;张无忌的坎坷沧桑,赵敏的风情万种;独孤求败的英雄悲壮、令狐冲的壮志豪情;杨过与小龙女的十六年相隔又重逢,更让我潸然泪下,哽咽无声... ...。可能我是读得太深,理得太清,或许我就是一个情种。

    今日读了一篇纪念金庸的文章《世界欠金庸一个诺贝尔奖》,何尝而不是呢?如果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金庸,金庸庞大到不可想象,金庸小说的经济链我想不是任何一种商业模式能超越的,这种知识产权不但能创造滚滚长江的财富,并且精神和价值观上也感染着以后永远的数代人。一部小说被改编为多少版本的影视、游戏、戏曲等等?一个版本捧红多少演员、歌星?一个版本创造多少收视率和广告效应?一个版本解决多少就业和税收?从无形的价值上来讲,金庸笔下倡导的社会正义,是用多少金钱能买得的?我不是经济学家,我都能看到这些价值链的存在。要是拿给一个经济学家去分析,我想福布斯的排行榜上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金庸的版权,他的社会价值不可估量。

    金庸走了,带着微笑,驾着大雕,或许就是去了自己向往的江湖,去执掌武林,寻找爱情。

    一代巨匠陨落去

    半生笔墨留荧屏

    江湖岁月砺风骨

    谈笑风生现豪情

    纪念金庸,一路走好!写于2018年10月31日夜。

    写给金庸一作者张春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给金庸一作者张春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ft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