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故事简介:故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讲。富家女费尔明娜爱上了私生子电报员阿里萨。为了这场爱情,费尔明娜被学校开除。她的父亲为了阻止女儿与阿里萨的爱情,带着她做了一次长途旅行。但是,生活中的困难并没有阻挡费尔明娜的爱情,她一直执着并义无反顾地爱着阿里萨直到重新回到这个城市。
当看过世界的费尔明娜终于再见阿里萨时,她发现自己并不爱他,她爱的只是自己心目中想像的那个人。一瞬间,费尔明娜就决定残酷地抛弃阿里萨,并很快地嫁给有爵位的著名医生乌尔比诺。
费尔明娜的闪婚刺激了阿里萨,他渡过了一段自我抛弃的时期,乱交、自我放弃。然后,他又开始奋发图强,为了重新夺回费尔明娜,他处心积虑、埋头苦干,并且终于事业有成、情人无数。事业有成的阿里萨也经历过几场爱情,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他愿意为其停留足够长久。或者他离开了,或者对方离开了。他自认自己的爱情不幸是为了等待费尔明娜的结果,他觉得终于有一天他还会夺回费尔明娜。也许那天是乌尔比诺死后的某一天,只要他活着就是希望。
婚后的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去了欧洲旅行,在这场旅行中她自认自己爱上了医生。但是,当两个人回到现实后,费尔明娜发现一切都变了。她陷入了和婆婆、小姑的斗争中,在这场每个家庭几乎都会面临的问题里,丈夫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母亲过世了,父亲又在她婚后不久离开了她。她在万分冷傲的外表下,一直与孤独为伴。后来,两个人经历了生孩子、独立门户、丈夫出轨等很多人生常出现的烂俗情节,终于发现他们彼此并未相爱,但是互相需要了一辈子。
乌尔比诺医生终于在八十多岁的时候过世了。丈夫过世以后,七十多岁的费尔明娜再次被七十多岁的阿里萨追求。最开始,费尔明娜很排斥阿里萨,但是慢慢的发现,阿里萨是被自己需要的。她后来发现自己是爱着阿里萨的,虽然她不肯定什么才是爱情。
故事的最后,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远离了世俗,乘上了远渡的轮船。为了能获得老年人应得的爱情,为了逃离世俗。阿里萨命令船长把船插上有霍乱标记的旗帜,轮船在河上不停地来回返航,两个人永不登岸,只是为了保护这份经历了三代人、近一个世纪的爱情。
感悟:马尔克斯没有着重刻画人物,一笔一笔,而是让他们流于事件之中。在事件之中令他们作为反应体,剖露他们的心绪,展现他们的个性。这些个性和心绪,是作为经过这个事件的视角所描述,是他们流经于这个事件中所得到的,而并非先断定他们的个性,再经由事件论证而确实。如此,一个事件接过另一个事件,我们的主角如水一般浮沉于这一味味人生片段,在事件的冲击下,他们本身的个性作为一个整体,却显得模糊而具有多重性。在看完整整四百零一页的此书时,费尔明娜达萨的个性却更令人疑惑了:读者知道她骄傲,冲动,有着小鹿般的姿态和扬起的眼神。但是在这一个基本的构架之下,却不能对之精微化和归类。作者反应的永远是她的行为,她的想法和心情,也永远是描述,而不是分析和判断。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得到的是什么?-以一出一出应接不暇的事件作为主角,以主角不断置身其中,而配角串场的方式接以开展,如若转换为视觉效果来对照说明的话,那就是人物在不停切换的中景中出现, 却难以从她的表情和动作中作出对于她心理层次绝对判断的影像,犹如亚里斯多德-人的品格体现在行为之中。电影可以由其理论及摄影达到这一效果,写作同样也可以抵达。而之中的“应接不暇”,代表了高速的切换。联合之前的事件型主体-这便是新闻,马尔克斯的记者生涯的起点和终生实践,不过在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之中,它已经是想象的新闻,诗意的新闻,而其中的主题却围绕家,孤独,权利,生活还有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