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慢,人口流动也慢。没有那么多人为了梦想到大城市生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代社会的加速,导致很多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另谋出路。
虽然交通成本降低了,可在异地并没有感到比家乡更快乐。初到异地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感到陌生,等到新奇感消失之后我们只想回到家乡,因为在这里没有熟悉的人,没有熟悉的环境,没有发生过的故事,没有回忆,没有认同感,我们会产生一种疏离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15775/dbedcb895bf88bf5.jpg)
在我们长大的地方记录着我们的生活,熟悉的地点诉说着我们的故事,往日的交情触动着我们的感情。我们已经和这里的一草一木产生了感情,我们在这种环境中会感到亲密和亲切,这是花时间培养起来的,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替代家乡。 ——空间异化
坏掉的物品我们第一时间是想着修补还是另换一个新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和现在人们的回答是不同的。我们会重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但我们很少会提到人和物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断消费,不断购买新物品。即使不需要;即使旧的物品还没到完全坏掉的地步;即使花大价钱买下这个物品。疯狂购物没能满足我们,却会激起新的欲望。我们一味地追求多,追求新奇,我们还没能和这个物品建立起足够的感情,即使丢掉也可以做到毫不在乎。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15775/ef4f959a374babfd.jpg)
某个物品属于你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和这个物品建立起了一条感情通道,无论这段感情有多么微不足道。身外之物是我们生命的延伸,也是回忆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选择毫不爱惜地丢掉,你对自己说,这个已经过时了。可丢掉的不仅是物品本身,还有生命和回忆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选择爱惜和修补个人物品,这不仅仅是对物品本身的珍惜,也代表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回忆的珍藏。 ——物界异化
有多少人后悔选了某个专业?我们不确定到底喜欢什么专业,有那么多的专业供你选择,挑花了眼的你最后还是选到了你不喜欢的专业,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事与愿违。
有多少个深夜对着手机难以入眠,即使明天有重要的事情。当想要去学习时,却忍不住打开手机玩游戏。不计其数的人不能控制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一边抱怨时间不够,一边还在浪费时间。明明是自愿做的事,到头来却出现后悔的心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15775/a8b2c6c19be3bde2.jpg)
但这也不能完全怪我们没有意志力,我们的思绪被无数个选择占据,但我们却没法安心地去享受某种选择给我们带来的福利,没精力去深入某个选择,因为我们永远渴望下一个选择。——行为异化
根据我们的主观经验:排队时时间过得特别慢;美好的事物发生时我们会觉得时光飞逝(如:恋爱、旅游)。但事后,我们通过回忆,几乎不会记起排队时的场景,却会对美好的回忆如数家珍。体验到的时间和记起来的时间成反比。在通过电子产品消遣时间时(看电视、玩手机)我们会有一种全新的时间体验,我们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事后却又记不起这期间发生过什么事。体验短,记忆也短。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15775/e1fd5de5f3c5c0d7.jpg)
思维跟着屏幕走,这时我们只能看到或听到,不能闻到或触摸到。这不能纳入完整的人生经历当中,只能通过碎片化的方式来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倾向于快速遗忘的,不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任何痕迹。我们能体验到得越来越丰富,但这并不属于自己的经验,与自己的人生毫无关系。时间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时间异化
参考:《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