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7权威的作用(P237-238)

27权威的作用(P237-238)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2-02-08 20:42 被阅读0次

不断阅读,我也会不断回看之前写下的文字。因为总能找到“似曾相识”的地方。

在“我的教育信条”里,作者说:“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探究,探究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而我,在这一点上给自己打了70分。

在这一小节,作者分析了两种框架的师生关系。

一种是机器式框架:“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而言,或许没有什么问题比权威和控制的问题更为重要的了。一个团体、班级或社会失去控制是可怕的——本世纪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而同样真实的是我们采取了一种特定的控制观,即从外力的角度界定控制。从自我或内在控制的角度而言控制必须视自我或内在这些词为修饰词;否则,假设便成为:控制意味着外部干涉——将机器式的控制观带入情境。”还是可以这样说:当今很多的课堂,大都属于控制型的课堂。老师的存在就是控制整个班级的走向,不至于走向很糟糕的一步。

书里说:“现代主义的一个伟大神话:由科学和文明控制自然能够造福于所有人,服务于共同利益。”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应该是绝大多数。

另一种是情境式框架:“通常教师(不自觉地且不加批判地)假设控制是一种机器式的力量而不属于首要解释者的类型。我认为后者,“平等者中的首席”界定了转变性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师的作用。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这一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

我曾经说过一个比较偏激的观点:“如果要考察某位班主任治班有方,可以只用一条去衡量就可以了。那就是当该班没有老师在教室时,学生的安静程度。”如果不安静,则这个班的班主任的管理还是属于“机器式的管理”。因为学生的行为只接受——外部的干涉。当然,如果用在考察优秀老师的身上也是可以的。这样的班级有没有呢?有。我曾遇到过两位老师。一位是班主任,一位是学科老师。那位班主任的班,没有老师在场,孩子们能够安静的干自己的事或者干该干的事。比如,该去大课间活动就去大课间活动,该午餐就午餐,全程有序又安静。我没有见证该班主任的培养过程,但我真实见证了这个班级管理的成效。学科老师的班,至少在班级考试时,老师没有在场,全都会安静的写试卷,没有一个人扰乱考试秩序。在这两个班级里,老师的权威依然存在,但这个权威转入情境里。

我之所以说我的观点比较偏激,是因为后来我发现,那位学科老师与他所在班的学生的关系并不友好。他们之间建立的是一种纯控制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惧怕的环境里,所以不敢造次,是一种压抑人性式的管理。这是需要分清楚的。

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的确应该是——发展而不是强加权威与控制。彼此之间平等,又能共同遵守规则。只是人性是复杂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现在有个性的学生多了去了。那些非常有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悬在老师们脑门上最紧张的一件事,对于大多数孩子可以是情境式的,但对于小部分,还是在机器式的框架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还只能通过“疏导”的方式,用情境式的方式,去和孩子们打交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7权威的作用(P237-23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jk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