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芳草集散文特辑传播正能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左撇子”该不该被纠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左撇子”该不该被纠正?

作者: 鬼马妞妈 | 来源:发表于2023-11-18 11:42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网络

    生活中,我们使用右手拿筷子,写字,画画,提东西,做家务......反正一切需要用手去做的事情,我们都习惯性的先用右手,导致有人使用左手的时候,就会被认为是不对的。

    有意思的是,这些自诩对的一群人把使用左手的这批人叫做“左撇子”,看似新奇的称谓,却带给人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

    是偏见还是对“左撇子”认识不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先从何为“左撇子”说起。

    “左撇子”当真是一个被拿来嘲讽用左手做事人的名词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世界上有11%-13%的人习惯用左手,仅在中国就有将近1亿的人使用左手。这个数字占中国总人口的6%-7%,这么庞大的人数怎么敢用来嘲讽呢?

    心理学上把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叫做“左利手”,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叫做“右利手”,而“左撇子”是对“左利手”习惯者的俗称罢了。之所以有“左利手”的出现,遗传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有研究数据表明:父母一方惯用左手的人,子女出现“左利手”的概率为17%,如父母双方都惯用左手,子女出现“左利手”的概率高达50%。可见,“左利手”是一种天生倾向,并非我们认识中错误的行为。这个结论的得出会不会消除一些对“左利手”人的偏见呢?

    对于“左撇子”称谓的误会好像可以消解一些了,然而,该不该纠正这种天生倾向呢?“左利手”的存在对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得先看看利手与大脑之间的关系。

    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构成,看似独立,却被一个“桥梁”紧密连接在一起,它就是大脑“最大”的白质带——胼胝体。就是这个胼胝体使得左右半球只能偶尔耍耍小性子,真要动起真格来,它们永远逃不掉“命运共同体”的“魔咒”。

    被只有拇指大小的胼胝体牵制着,简直是哭笑不得。别看胼胝体外表弱小,体内可是含有大约2亿-2.5亿个神经纤维呢!神经纤维的作用正是保证了左右半球的信息可以瞬间进行交流,而人的行为活动正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

    图片来源网络

    这么说,左右脑的功能是一致的吗?当然不是。当胼胝体被阻断,外界信息传至大脑半球皮层的某个部位时,由于找不到对应皮层相应的部分,迫使每个半球进行了独立的活动,给研究人员观察左右半球各自功能,带来了最好的时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生理心理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发现左右半球注重事物的特性是有差异的,经过对差异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证实了大脑的不对称性。

    斯佩里博士凭借“左右脑分工理论”荣获了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理论为生理学领域的深入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裂脑”实验并非我们想象中,打开头盖骨,血光四溅般恐怖的画面。它只是以阻断胼胝体作为观察左右脑不同功能的行为得出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实验的结论为日后生活中,以两半球功能差异为宣传主体的社会性活动打下了基础,甚至,有人还自动扩大了它们涉及的范围。

    比如,左半球更注重语言文字,逻辑推理等方面,不仅被称为“学术脑”,还将它扩展到“理性脑”的范畴。像是数理化成绩优秀的人,就说他们都是左脑发达的人。

    反之,右半球负责更多的是情感音律,创意想象等方面,它不仅被称作“艺术脑”,还将它归在“感性脑”的类别。碰到情感丰富的人,就说人家右脑发达,左脑简单。

    这种结论看上去科普含量很高,实际上是对“左右脑分工理论”的误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医学设备的广泛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已经可以揭示大脑激活的奥秘。它并非受任务不同产生绝对单一性的变化,而是配合后的结果。我们拿“想象”为例。

    图片来源网络

    按照前面的归类方式,我们可以理所当然的把“想象”归到右半球的功能中。实际上,当一个人想象翩翩起舞的动作时,脑部的激活模式还和想象舞蹈的类型有关系,类型不同,脑部受激活的区域也有所不同。

    据研究者对被测试人员实验的结果发现:当一个人想象跳华尔兹时,脑部激活以右半球为主;当一个人想象跳自由发挥的舞蹈时,脑部激活左右半球不相上下。

    这么看来,左右半球尽管分工不同,也不能笼统的给某一种行为活动归其类别,因为,它们是一对分工明确,共同合作的“难兄难弟”。这得感谢它们的“伙伴”胼胝体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那么,对于“左右利手”的人,它们习惯性使用左右脑的频率肯定是有所差异的。惯用左手的人,右脑的活跃度会高于左脑,惯用右手的人,左脑的活跃度会高于右脑。

    图片来源网络

    但这并不代表它们缺少对应半球的活跃行为,只是相对性的少于另一边而已。因为大脑胼胝体的存在,左右脑至始至终都会保持互通信息的状态。

    可见,“左利手”人与“右利手”人没有什么不同。有人为此担心,是因行为不同于大多数人而被质疑,产生的过度焦虑。其实,社会各界“左利手”名人的例子有很多,像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福特等,都是“左撇子”。

    那么,有人会说:“左利手”岂不是优秀的代表?”倒也不能这么说,因为“右利手”名人更是举不胜举。

    为了消除我们对“左右利手”的误解,科学家对他们的智商进行了对比,结果并没有明显差别。原来所谓的“左利手”或是“右利手”更聪明的心理,只不过是一种“幸存者偏见”罢了。

    图片来源网络

    由此可见,生活中,无论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我们都不必给予过度的关注,也不用产生没有意义的焦虑和担心。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左利手”不是病症,它是一种天生倾向,并非个体异常,所以不必刻意纠正。

    其次,当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人时,不应该给予嘲笑,甚至责备,而应当充分利用“左利手”的优势,培养他们的自信,给予他们心理上的保护。

    最后,我们应该以尊重个体存在为做人之本,理智对待身边的人。人是情感丰富的生命体,唯有善意才能温暖人心,所以,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善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左撇子”该不该被纠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kd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