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封皮
一家人的衣服,整整齐齐挂在墙上,
像极了结束一天辛苦工作的我们,
回家第一个动作,
就是把衣服挂在墙上,
迎面而来的,
或是热气腾腾的晚餐,
或是咿咿呀呀蹒跚学步向你奔跑而来的小朋友,
亦或是只是简简单单一盏灯火,
不管热闹,或是冷寂,
都是我们的生活。
吸引我的,还有汪曾祺个人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不用力,不费笔墨,娓娓道来,没有任何的修饰,
像是酷暑天气,吃了一味开胃小菜,
简简单单,却沁人心脾。
1.“我父亲手很巧,而且总是活得很有兴致。”
汪曾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透出一种平和豁达,
这和轻松的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父亲受的是传统教育,却没有被“荼毒”,
不是一脸严肃的老夫子,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爱好繁多,还颇有研究。
练武术,有次,一个初来的侦缉队以检查为名勒索小船上乘客的钱财。
父亲一掌,把那个人打得一溜跟头,从船上退过跳板,一屁股坐在码头上
会骑马,南京马场有一匹烈马,咬人,没人敢碰它,平常都用一截粗竹筒套住它的嘴。
父亲偷偷解开缰绳,一骗腿骑了上去。一趟马道子跑下来,这马老实了。
玩乐器,买回好些乐器,笙箫管笛、琵琶、月琴、拉秦腔的胡胡、扬琴,甚至还有大小唢呐。他的琵琶是很好的,但是拿去和一个理发店里换了。他拿回理发店的那面琵琶又脏又旧、油里咕叽的。问他为什么要换了这么一面脏琵琶回来,他说:“这面琵琶声音好!”
还会画画和刻图章,会做各种玩意儿,
元宵节,做荷花灯;
清明节,糊风筝,带着孩子一起放风筝,在碧绿的麦垄间奔跑呼叫。
夏天,糊养金铃子的盒子,
秋天,用西瓜做西瓜灯。
父亲鼓捣半天,就为让孩子高兴一晚上。
汪曾祺在回想自己的童年时,讲到,
我的童年是很美的。
2.为人不拘礼法,天性自然
汪老的父亲在第二次结婚时,新房里挂一幅和尚送的画,可谓全无禁忌。
和毛姆《刀锋》里的拉里一样,忠于自我,不活在世俗的眼里。
为人随和,很少发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对孩子学业关心,但从不强求。
作文写得好,就拿着到处给别人看。
数学不好,也不责怪,只要及格就行。
汪曾祺17岁,初恋。
他在家给女同学写情书,父亲在一旁瞎出主意。
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儿子也倒一杯。
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儿子一根。
他还总是先给儿子点上火。
这种他人看起来奇怪的关系,
父亲说:“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对父亲一直都充满了喜欢和崇拜,
1947年与父亲10年未见再重逢时,写文章说:
我非常喜慰于我有一个父亲,一个这样的父亲。我觉得有了攀泊,有了依靠。我在冥冥蠢蠢之中所作事情,似乎可全向一个人交一笔账。
这是份沉甸甸的安全感、依赖感,满满的确定感,稳稳的幸福感。
在母亲去世后,父亲就带着他睡,说他半夜醒来就笑。
也只有开心的孩子,
没有任何负担,得到满满爱的孩子,
才会晚上做梦都会笑。
汪曾祺写道:
我很想念我的父亲。现在还常常做梦梦见他。我的那些梦本和他不相干,
我梦里的那些事,他不可能在场,不知道怎么会搀和进来了。
这给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和孩子相处上,多多少少一点启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