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19岁至52岁长达33年的时间里在邮局工作,从文牍员当到高级职员。
这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这样,干了几十年的普普通通的工作。
但是这个邮局职员在业余时间做了一件事让他不再普通。
因为这个人一生共写了47部长篇小说,还有大量短篇小说、游记、传记,作品数量是狄更斯(Dickens)、撒克里(Thackeray)、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等人作品总和的10倍,他就是安东尼·特罗洛普(Trollope,Anthony),英国作家。1815 年4月24日生于伦敦 ,1882 年12月6日去世。
在邮局长达33年的工作之余,完成如此大量的伟大作品的创作,特罗洛普是如何做到的呢?
特罗洛普认为,一天写作3小时以上不仅没必要,而且不明智。他在英国邮政(British Post Office)一直做着全职工作。他习惯5点30分起床,花半个小时阅读前一天写的东西以进入最佳写作状态,然后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写作(旁边放着一块表),强迫自己每15分钟写出一页(大约250个单词)。为了确保进度,他数自己写了多少个单词。
“我发现,我的表每走15分钟,我一般就能写出250个单词”,他写道。按照这个速度,他可以在早餐之前写出2500个单词。他并没指望每天都这样做,因为有时要处理公务,有时要外出打猎,但是他努力做到每周都实现目标。他写每部小说,都事先推出进度表(一般计划每周写10000个单词),然后每天写日志。
“我每天都记下自己写了多少页,这样,如果哪一两天我没有写,那么那一两天就是空白的。这些空白就像一双双眼睛盯着我,督促我多加把劲,补上落下的任务,”他解释说,“日志就摆在我面前,如果哪一周页数不够,那么它就在我的眼里放了一粒沙子;如果哪个月页数不够,那么它就在我的心中插了一把剑。”
启示:
1.没有哪份工作是普通的,认真工作是付出,是自身价值的体现。特罗洛普在完成如此大量的伟大作品的创作时,本职工作仍然很出色,我们不必为自己找很多借口。想要不普通的想法其实注定要失败,因为内心浮躁,着急,等不到事情做成的那一天了!
2.选择一件事情,一直做下去,一直精进,复利的效果会出现。特罗洛普每天花3小时写作,我盘算了一下,每天自己也能实现花2.5-3小时去做一件事,这需要实验,同样的2.5-3小时,我究竟做了哪些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去做,效果如何?这些我很好奇,慢下来,放大了看后,思维就清晰了,选择和行动会更精准,这时就真的能体验到慢就快。
3.特罗洛普习惯5点30分起床,高度自律的背后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非常明确不这样做的后果会是什么,尤其是后者。对于有全职工作的人,想在工作之余做成一点事情,稍微一懈怠,如果行动跟不上,则一泻千里,焦虑、无力感随之而来,自我效能感降低,放弃意味着功亏一篑。特罗洛普告诉我们破局的方法“如果哪一两天我没有写,那么那一两天就是空白的。这些空白就像一双双眼睛盯着我,督促我多加把劲,补上落下的任务“。朝持续的、稳定的输出努力,即便是小波动,也能掌控。
4.目标拆分至细小颗粒度,定量的方式便于把握,也便于随时检验。特罗洛普写每部小说,都事先推出进度表,将宏大的目标拆分至每天,然后每天写日志检验。落实到每天的写作时间,他强迫自己15分钟写出250个单词,写作时旁边放着一块表,以便随时拉回偏离轨道的自己。
5.因为有全职工作,会有相应事务,所以不指望每天都能完成目标值,拉大时间尺度,但要努力做到每周实现目标。将每天的目标按一周汇聚就是周目标,每天回顾检验的习惯将明晰与周目标的差值,如果不明确,又何来去努力实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