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适合管教孩子的时候看,也适合控制不住情绪的大人看。做了一些摘录,陆续更新。
第一章 重新解读“管教”
管教之前先三连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不能与不想(有的时候孩子是能力达不到):管教不能一刀切
坐冷板凳与坐热板凳
反思自己的管教理念
1、那些被称为管教的时刻,实际上是教育过程里最为重要的时刻:这种时候最适合磨练孩子。这样的时刻一定会来临,而当它来临时,你得明白,我们不要充满愤怒、沮丧和各种情感冲突的可怕训诫,我们应该把这种时刻看作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并对孩子和整个家庭有利为前提来引导其行为的大好机会。
2、高效的管教不仅是制止不好的行为,提倡好的行为,还包括教会他各种能力,以及在孩子的大脑里建立各种连接,以使他将来能够拥有更好的决策能力和自控能力。
他要达到能够不假思索地运用这些能力的境界,因为大脑连接就是这么工作的。
在这样的管教里,我们帮助孩子理解了什么叫做情绪管理、冲动抑止、后果预测、与他人共情、做周详的决策,等等。
用这种管教方式还有一个大大的好处,那就是:越多用这种方法训练孩子的大脑,我们就越不用绞尽脑汁去取得使孩子听话的短期目标。让孩子听话和构建他们的大脑是全脑管教的双重目标,前者是浅层的,而后者是深层的。它们一起给全脑管教指引了一条既有爱又高效的路。抚育孩子靠大脑!
3、如何实现目标:对行为摇头,对孩子点头。
4、那些在情感、人际关系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孩子,都有着情感连接做得很好、非常体贴,但又能对孩子纪律严明、满怀期待的家长。在原则问题不动摇的前提下,这些家长仍能通过沟通交流,向孩子传达爱、尊重与共情。自然,他们的孩子会更为快乐,功课表现更好,更少惹麻烦,与人交往也更加融洽。
5、咬牙切齿并给予恶狠狠的训诫和惩罚,这样真的管用吗?可能管用,也可能不管用。这一刻,恐惧和惩罚是管用的,但是维持不了多久。而且我们真的打算把恐惧、惩罚和情绪化视作教育孩子的主要驱动力吗?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就是在推崇强权和控制才是让人服从的最好的工具这样的教育理念。
6、我们不能保证每一次都会做得很完美,这种瞬间想出办法应对孩子负面情绪的技能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但是想得越多,练得越多,自然就能越自觉地做出快速的评估和有目的性的反馈。这种能力甚至可以修炼到默认状态,就是自动运行。通过练习,你在面对之前那些会激起逆反情绪的境况时,就能始终保持目的性和包容性。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你擦亮了心中的明镜,使你不再为身外的吵嚷所影响。
7、我们认为孩子有权远离任何形式的暴力,尤其这暴力居然可能还来自他们最为信任的保护者。
8、从大脑和身体的角度来看,人有逃避疼痛的本能。并且,大脑中调节身体疼痛的那个部分正好也负责处理社会排斥心理。所以给孩子的身体施加疼痛就是在他的大脑里种下社会排斥的种子。
9、为什么不建议坐冷板凳?因为在那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安慰和平静的陪伴。如果强制他离开,一个人找个角落坐下,他会觉得自己好像被遗弃了,如果他觉得自己对所有事情都已经失去控制,这种感觉还会加倍的强烈。他可能还会敏感地察觉到,当他做得不对时,你就不想靠近他。如果他表现好,看起来快乐无邪,你就和他亲;如果他不是这个样子,你就不爱他:你不想让他这么觉得吧?
10、教孩子如何停止自己的行为,花点时间自我反省,然后和他一起坐坐热板凳,对培养抑制冲动的执行力以及约束他那跑偏的注意力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就能从这种内省中,从这种热板凳上的交谈中获益,他们就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习直面内心的汹涌,才能最终培养出平息情绪海啸的能力。
11、给孩子创造一个“冷静区”,当他需要时间和空间使自己冷静时就可以去那里,找玩具、书本或者最喜欢的玩偶作伴。这是一个内在的自我调节,它是执行力的基础。对家长来说,拥有一个“冷静区”也挺好的,也许你可以弄点巧克力、杂志、音乐、红酒什么的。这与惩罚无关,与让孩子为错误付出代价无关。这只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种选择、一个空间,让他能够去自我调节一下,把积压的沉重情绪排解出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