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同学ZJW又重新高考了,某省医科大学19届新生。”
“什么?”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因为我们都已经年过30,5年的本科毕业之后就真的奔四了。
后面才得知这个女生从始至终就没有对自己的专业“自动化”感兴趣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寻求另外一条路,抗争父母为自己高考志愿所做的决定,也抗争命运,不甘心如此。
所以在大学期间她从未在本职专业上下过功夫,毕业前学了一段时间化妆,先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去电厂工作了半年,之后义无反顾辞职只身去了广州、深圳一带,后来又卖过珠宝,最近几年迷上了医美,但医美需要有医师资格证,所以她立马决定重新高考。
毕业11年,又重新从零开始,这种勇气令人钦佩,尤其是在“外部评价”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中。周围的舆论压力肯定特别强,能够做自己,是多么美丽的一朵花。
罗辑思维创始者罗振宇说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寿命大概在120岁,也就是说退休年龄可能在80岁甚至在80岁以后照这个结论,即使年过50还是值得重新选一次,不要给自己设限,一切皆有可能。
美国作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写道“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有人才能着眼于未来。”
可是大部分人走着走着就被这个社会同化了。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儿,被潜在的社会法则推动。如果偏离了这个规则,就会听到来自四面八方反对的声音。
比如在二线及以下的城市,如果年过30还单身,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催婚,年过40还单身,就可能被周围的人怀疑心理有问题。
殊不知,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对生命的意义作一般的定义。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它构成人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你和你的命运无法跟任何他人极其命运进行比较。生活永不重复,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有时你会发现所处的情况需要你采取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命运,有时你会觉得深思熟虑更为可取,有时你会发现顺其自然是正道。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正确的应对也只有一个。
所以每个选择只要基于自己的想法,并认定它,一直走下去就会有不一样的自己。
太局限于周围人的生活,就找不到真我,太容易受制于外界,内心就不会牢固,容易崩溃。
比如我的一个同学在日本读博期间,因为导师的奇葩,每周至少有4天可以连续不休息,更具体说是不上床休息,累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儿,办公室的灯昼夜通亮。
导师以自己奇葩的作息来要求学生,在严重缺觉与巨大学术压力下,我这个同学深度抑郁了。后来我得知与我同学同届的同导师同学,有一个得了肿瘤,幸好是良性。
如果大家敢于反抗,要求自我的休息时间,应该不至于身体的垮掉。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觉得外界的要求就是合理的,用自己的思想去走出自己的路子才不枉今生120的长寿之命。
网友评论